第四十一章 别墅成诸事皆簇簇
�不及宝玉、黛玉,比之探春,却也不差了。这些许变化,自是入了个人眼中,旁人且不说,黛玉心内便有些纳罕,一日与春纤、紫鹃说随口说道起来:“这些时日,老太太待薛姐姐越加亲近,我瞧着,便是二姐姐并四妹妹也有些不足呢。”

  “薛姑娘素来是个好的,性情稳重,为人周全,自然得人喜欢。”紫鹃手中做着活计,口中漫应了两句话:“只是老太太素日里却爱伶俐的。”

  春纤见着黛玉也就随口道来,并无旁的意思,便一面与她倒茶,一面笑着道:“大约是有些事儿,老太太便有些取中了她,方有些不同。薛姑娘常往各处走动,姑娘不知道也是有的。横竖这与我们也没什么干系,姑娘只瞧着罢了。”

  黛玉本就无心,不过随意提及,听得春纤并紫鹃这么说,也就放下,因道:“这话却也不差。”心细如黛玉尚且这般,旁人更不必说。薛家一番事,竟不曾有半点波浪,径自就过去了。

  此事不提,倒是贾府银钱已足,又百般忙碌,且特特请来了山子野等有才之士,尽心竭力,忽忽数月过去,那一处别墅竟也将将修葺完备,只待将一应的绫罗古董等物布置妥当而已。府中人等,少不得提及这一桩喜事,连着那边儿的好景致,也偶有提及。黛玉闻说内里几处院落,颇有江南水乡之意,不免心中生出些向往之意来,只是那边儿尚未完备,她又是女眷,且寄人篱下的,自不好过去玩耍,不过白听两回罢了。

  一时回来,她不免与春纤叹一口气,因道:“说着那一处倒是好景致,竟有水乡之意。虽说到底风土不一,自是不如故乡,到底亲近些。只是不得细看。”

  紫鹃正笑着去了黛玉的钗环,听得这两句话,心下一想,就道:“想来后头色色完备,老太太总要去瞧一瞧的,那时候姑娘也随着一道去,也就是了。”这话原也不差,黛玉点头道是,却不想翌日就听得宝玉将内里景致细细描述了一回,又是题了些匾额对联。

  那时候黛玉也在贾母近前,听得宝玉一番细细描摹,心里品读那些匾额对联等,不免有些感慨,因暗想:说来宝玉却真个是心性聪敏,自有灵性,一应匾额对联,自有一番灵气。只是可惜他却还是孩儿心性,不知担当两字,又少决断,竟是自误了去,也是可惜了。

  这一番心思,她也不好与旁个说,到底原是两姓旁人,虽是亲眷,但这样的话,就是至亲也未必能说道呢。由此,黛玉只按下这话不提,专心听了一阵,又是思及故乡,心内颇有怀念,次则想到父母兄弟俱是亡故,一时也有些懒懒之态。她本自身子有些弱的,众人见着了,也只说她有些着了凉,并不以为意。

  春纤与紫鹃见着,也不过每每相陪说笑而已,并无别法。

  却说这日黛玉才自起身,又用了一点粥米,自觉比先前好些,便特特往贾母之处而去——原是这两日不曾问省,自得走一趟。不想,才是到了门口,就有丫鬟上前来与黛玉道:“却是有个姑子正在内里拜见老太太。”

  黛玉脚下一顿,那边儿早有丫鬟报到内里。贾母已是知道,她脚下一顿,便跨入内里,又上前敛衽一礼,道一声好。贾母招手令她坐在自己身侧,又笑着看向下首坐着的一个尼姑,道:“正与这位大士说着,偏你又来了。说来也巧,林家本是姑苏人氏,她若是论说本乡,亦是那边儿呢。虽说佛门清净地,不与红尘相同,到底也算的同乡了。”

  听得这话,黛玉心内便生了几分亲近,抬头看去,却见着那一位尼姑,原不过十来岁的女孩儿,生得仪容不俗,便是那一身僧袍也是遮掩不过。只她神色淡淡,此时见着黛玉看过来,也不过略一点头而已,并无亲近之意,倒有些孤高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