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演变,家法各异,流派众多,各派群经异说,诸师异论,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不容之势,五经越讲越暗,圣学越讲越不解其意,儒学似垒卵悬壁。就在这个时候,孔颖达站了出来,以他非凡的气度,广博的学识,鲜明的见解,睿智地打派了不同流派的壁垒,高明地统一了圣学汉风,完成了儒学的大一统。——而使他完成这一巨大工程的,就是他写的那些疏和正义。而武旦现在捐出来拍卖的《礼记正义》,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

  这样的一本意义不同的好书,又有谁不想要?

  别说是那些豪门大户了,就是武旦在决定将它拿出来竞拍的时候都舍不得红了眼圈。至于那些商贾,更是誓在必得,暗暗下定决心要将它抢回家供起来,也好叫家中的那些不肖子们沾沾孔圣人的书运,没准儿就有谁能改变他们的门庭。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可笑之处,人的衣食住行要钱,钱是那样的高贵,然,将钱流通起来的商贾却是那么的卑贱。

  “好书,不才在下要了!”有人飞快地举了牌,高声喊:“在下出两千贯。”

  这飞快举牌的人,正是齐泰找来的董顺,给的价还是很不错的。

  “才两千贯,你也好意思赞它一声好书!”有人鄙夷道,然后给出了他的价:“我出三千贯!”

  这个人还是齐泰找来的商贾,名曰贺宁,很显然这两托儿在刻意抬高书价。

  这就是找托儿的妙处,因为是慈善拍卖所以是不设底价的,有了这些托儿,就不必害怕整个抄底价出来了。岂止不是抄底价,就算现在的书都多是手抄版,很少用印刷技术的,但是本朝版的手抄一本也就一百文的均价,而现在,虽说是件古物,又是意义非凡,但拍成三千贯的高价,委实是天价书了。

  李成秀不由得有些担心,很显然这些家伙是头回干这种活儿,业务有些不熟练啊,拍价要是像他们这样抬,最终铁定是要砸到他们某人手上的。

  就在李成秀胡思乱想之际,又有人加价了:“我出三千五百贯!”

  “三千五百贯?还有人加价吗?”临时充当拍卖师的礼官声音都在发颤了。——刚才一直没有发声,是因为被起拍价给惊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