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三十四章 文明的条件
emsp; 其实拥有这样的一个星系核的星系,大多应该是一个椭圆形星系。可这个星系却是旋窝星系。也许是因为这个星系的物质在部分区域相对集中。

  司马芸看了一会就对这个星系没了兴致外形,这样的星系既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大的,更不是非常特殊的。她对这个星系可能存在的生命却比较感兴趣。

  “这个星系既然能培育出一个文明,只要有合适的行星,那么也有可能存其他的生命。”

  “出现生命,不代表着那个行星就适合我们的踏足。更不意味着能产生文明。”庄璧凡笑着摇头。不过他还是说。“不过如果真有那样的行星,我们也可以去看看。”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想象。宇宙中的星系很多,而不规则星系数量最多。但在黑炎的定位标准,只要是没有规则形状的星系,都被称为星团,所以震旦星团这样最大直径超过一万六千公里的矮星系,依然被称作星团。而实际上本星系团一共有一百多个规则星系,而围绕这些星系旋转的矮星系还有数百个。

  说到生命的诞生,理论上来说不管是矮星系还是规则星系,几率都是均等的。但实际上生命更多诞生在旋窝状大星系中。

  因为这样的星系属于大星系,它的物质多,容易形成各种恒星,天体相对位置也比较稳定,出现合适生命繁育的恒星系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各种类型的星系中,规模最大的莫过于椭圆星系。但椭圆星系大多是星系相撞产生的超级大星系。就如他们刚遇到那个大头娃娃文明的那个e-000-245星系。那样的星系恒星相对比较多,也比较密集。而且相撞后的星系,各种变化会让星系内部变得混乱。各种星暴产生的射线能将生命扼杀在初始阶段。这样的星系除非是已经稳定下来,不然形成生命更难一些。

  相反,那些旋窝星系,在旋臂边沿天体比较稀疏,遭受星暴射线照射的几率比较低,在这些区域有足够长的时间培育生命。

  而有了生命,也并不是说都能产生文明。比如恐龙独霸地球一亿多年。但它们却从为产生过真正的文明。

  所以就算这个星系中还有其它行星出现了生命,但出现文明的几率并不乐观。

  司马芸也知道文明的出现并不容易。像本星团那样数量众多密集集中的文明,实在可以算是奇迹。事实上,任何一个行星上出现生命,都能称得上是奇迹。

  一种生命的出现,必然要经历漫长的岁月。而且还要有各种恰如其分的巧合。比如地球繁衍出人类,经历了很多次的突破。蛋白质大分子变成链状蛋白质,碰撞到对的位置就可以了。在没有新陈代谢之前,分子量再大也没可能出现自我进化。

  当蛋白质变成单细胞生物,具有新陈代谢活动时,没有人知道其中经历了什么样的突变菜让单细胞生物变成多细胞生物。如果这个槛当初没能迈过来,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没有了出现的可能。

  “是不是出现文明,那并不是最重要的。”司马芸向他翻了个可爱的白眼。“如果能发现生命,那就意味着那样的行星,实际上是适合改造成我们生存的。”

  庄璧凡却说:“那也未必。液体环境是生命出现的最合适场所。但是有些行星流动的不一定是向地球那样充满营养盐的海水,有可能是酸水,甚至可能是有毒的氨水。那样的环境,我们就算花大气力改造,也不可能在在上面居住。”

  司马芸想到黑炎空间就有不少表面甚至是完全覆盖了液体的行星,那样的星系虽然表面被冰封,但内部的温度也让冰盖之下呈液态。但那样的温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