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约拿之书
;“阿拉贡兄弟,其实今天请你来,就是想让你看看那本约拿之书,以我的经历来看,没有相当的基础底蕴,恐怕很难看懂那些高深的学问。而兄弟你掌握的知识宽广驳杂,可能很容易就看懂这本书,与其让这本圣典蒙尘,不如让有缘人得到些收获。如果阿拉贡兄弟真能读懂,那就算是矮人还你的一点恩情吧!”说完,纳伦多转身走进平台后方的石室,一会儿手捧着一本“大书”回到桌前,将书双手递给梁珂。

  “老哥哥,这……合适吗?”梁珂眼睛看着面前的书,不安地询问。

  其实梁珂听完纳伦多富有传奇色彩的介绍,就存了窥探之心,老人回去取书便没有阻拦,可真要伸手接这圣典,还得假惺惺推脱一番。

  “有什么不合适,这本书在矮人中是随便借阅的,只要不损坏,看多久都没问题,书本来就是给人看的,不然还有什么价值。哈哈!你尽管拿去。对了,以后你就住在我这里,我这里平时就我一个人,房间也够多,你随便选一间住下。以后一日三餐我让塔克那小子送到这里来,有什么需要你就直接跟他说。我最近都要跟巴顿族长住在冶炼厂,那里又发现了一条可能埋藏着紫晶岩的矿脉,如果开采出来,我们的武器制造工艺又能上一个层次,事关重大,马虎不得,我跟族长要看紧些。你慢慢看,我先走了,等我回来的时候也许要叫你老师也说不定,到时候可不要不收我这个学生啊!”说完,大祭司留下一串爽朗的笑声,转身离去。

  ******

  接下来的几天,梁珂跟那些苦行僧一样,过起了禅定苦修的生活。这天,梁珂吃过饭,看着负责巡更的矮人将平台上的烛火逐一调暗,知道又一个夜晚来临了。梁珂习惯性地拿起那本“大书”,又来到平台的大树下,借着烛光看书。

  说是本大书,固然是因为这书真的很大。这本书长宽几乎相等,呈正方形。每边长足有一尺五,厚度也要超过十五厘米,灰褐色的封皮跟纳伦多大祭司皱皱巴巴的面皮一样沧桑,也不知道那封皮和书页是哪种动物的皮革制成,柔软油腻,那层油脂有效隔绝了空气,保证书页不被氧化,能够历久不腐,而油脂却不会沾了读书人的手。封皮的正中央手绘着一座天平,天平的右侧放着一小堆金光闪闪的金币,金币堆中插着一根国王的权杖,而左侧的天平托盘上空空如也,但天平却依旧神奇地保持着平衡。封皮的四周用金线编制成复杂而有规律的花纹,那些金线如流水般延展到封皮的左边,然后一丝一条,巧妙地穿过封皮、书页,再连接起封底,让整个书册看上去既具有艺术感,又保证了结实耐久。在封皮的右下角嵌着一枚六角形的金属徽章,徽章上用大陆通用语飘逸地刻着“约拿”两个字。

  翻开封皮,在昏黄的扉页上是用鹅毛笔写下的一段话。

  “我现在知道了很多事,这些事让我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这些事也让我能够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朋友。但我也知道,我还不知道很多事,那些事既让我神往、痴迷,也让我感到深深的恐惧。我想在有生之年知道更多的事,如果我不能知道的更多,那么,我也希望有人能知道我知道的事,接着,也许他可以比我知道的更多些。”

  这段话看上去有点像一本书的序,也可能是个题记,更像一段独白,但梁珂从中隐隐感到好像也是一种嘱托。与其说《约拿之书》是一本书,还不如说那是贤者约拿一生见闻的笔记。

  整本书以时间为轴,一步一步记录了约拿从懵懂少年,一直到被人们传颂为光辉耀眼的大贤者的成长经历。这其中以大量的故事、案例,记录了约拿对这个世界上各种知识的认识、体会和分析,也记录了约拿本身对一些传统知识的看法和创新性的思维,甚至是对某些传统学术的挑战。例如:昨天梁珂看到的,在约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