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更新更新
��再教导他学习诗经、兵书之类,反是丢下手中竹简淡道:“听说你最近同郭军师走得很近?”

  曹植颔首道:“学生敬佩先生计谋,是以近来时常前去学习。”

  杨修凝视着他,目中是一览无余的讥诮,也不知是习惯抑或鄙弃。

  好在他对这个话题并不大感兴趣,便掠过道:“为师教导你八年又九个月,今日离别之际,不说其他,来说说近日大势罢。”

  如今刘表子嗣内部争权不断,而孙权终于巩固江东,但这些都不是杨修要说的。

  他要说的,是前不久孔融煽动文士大做文章,引得曹操愈发不满。

  曹操并无太多表情。

  他本应怒极抓些,哪怕无济于事,好歹也能让这些酸腐闭断时间的嘴。但曹操不动,任何了解曹操之人都应知晓,他其实是打算大动这些人了!

  ——恐怕再过不久,天下都能听闻孔融身死的噩耗。

  孔融之于杨修,本是钦佩、敬重的长辈。更何况昔日曹操将杨彪打入大牢,还是看在孔融面子上释放,因而杨修自然不想看到此事发生。

  然而他虽能看穿曹操之心,却无阻挡曹操之力。这件事任何人恐怕都无法改变曹操的想法,他却始终想要听听曹植的看法。

  是以他询问曹植说:“此事,你作何观?”

  曹植微笑道:“先生心中早有定论,不是么?”

  杨修骤然攥紧手指,根根发白。

  他已知晓,曹植这一句话也正是在赞同曹操所为。

  那么他又在期待什么呢?

  孔融又是何人呢?

  他是孔子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以他家世、身份,已是当世少有的显赫。更何况他少有异才,更曾任职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曹操定都许昌后,他更被征为将作大匠,又任大中大夫。

  他举荐不少人才、贤士,也曾修葺城县、邑立学校,更写过不少文采斐然的诗词歌赋……他本已是当今不可或缺的大儒。

  而这般人物,无论放在那个朝代,都是世人无法不尊敬、无法不仰望的存在。

  然孔融却生于乱世!

  在这汉室式微的乱世,无论他再如何忧国忧民,无论他再如何赤胆忠心。仅是他与曹操政见不合之事,便终将导致他身首异处。

  何论他屡次挑衅曹操呢?

  昔日杨彪之案,孔融威胁曹操“明日便当褰衣而去,不复朝矣”;后因战乱不堪,曹操表制酒禁,孔融则频书争之,多有侮慢之辞;而官渡之前,孔融更在朝堂上下大肆劝诫曹操投降之意;更甚者曹丕纳甄姬时,孔融将之比作“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文人之力几何,历代统治者皆是明白。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至于如今文人们口诛笔伐曹操心性之残暴、实为汉奸汉贼……

  他们的笔杆子,本与刀枪一样可怕。

  就算曹操此后当真能一统天下,他也无法反驳一个事实。

  曹植淡道:“这是以武力争夺的天下,却单单只尊文士统治。”他顿了顿,继续道,“但如今孔融的存在,阻碍到了武力争夺。”

  曹操起初忍下来,起初是因迎帝王于许昌,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