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为天子四处捭阖(四)
��小,心想这是谁的弟子,居然如此纯熟的运用,捭阖之法。对于年老体弱的周君,看门见山的问答,远远强过罗列无数的前朝见闻,回顾彼此同门同宗的友谊,相互扶持,彼此进步的光辉历史要好的多。

  “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一联,这左券就是左联,是用来索偿的凭证啊!贵使你问这个作甚?”年迈的西周君,开口询问道。可以看得出,他的所有精力,已经被屈凌调动起来,完全的关注到屈凌的问题之上。

  “启禀天子,这洛水东流,自西周而到东周,今天东周要种水稻,您不放水,他们就会改种小麦,我听说秦国的关中平原种满了小麦,小麦不需要太多的水源,就能养活。再说小麦的产量一点也不必水稻差。再说小麦比水稻,更加容易管理。

  我想东周如果不种水稻,而去选择种植小麦的话,不出数年,就会积累巨大的财富,到时候,西周就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果西周给东周放水,东周就会发动人力去栽植水稻,到时候肯定是耗时.费力,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去种植小麦。

  等水稻种完了,还需要水源浇灌,到时候,自然还要有求于西周。

  这弯弯的洛水,就好比天子手中的左券,您想什么时候放水就什么时候放水,想什么时候停水,就什么时候停水,完全是按照您的心意来办,这契约想时候来取就什么时候来取,自然也就没有人敢和您叫板了。

  东周的百姓,都会敬畏大王,为了自家的水稻,肯定会舍命的巴结天子您啊!到时候你不用出一点力,不用派出一个奴隶,东周的老百姓就会将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稻米,成筐成筐的送到您的大殿之内,供您享用。

  就连东周的天子也是无可奈何啊?

  我不明白天子放着这样有利的条件,不去利用,为何偏偏要选择攻打东周?这样的下下策呢?

  战端一起,劳民伤财,诸侯若是趁其弊而来。天子将如何应对?”屈凌侃侃而谈。

  “妙!精妙!如此鞭辟入里的分析,真是难得啊!真是难得啊!”张仪赞不绝口,顺道看了一眼西周君。

  西周君心里这个别扭啊,心想‘好你个张仪,得亏天下人说你‘四海齐锋,一口所敌’,这么好的主意当初你怎么不给寡人出,现在钱也花了,礼也送了,条约也签订了,你反过头来说他说的好,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西周君虽是年老,但也不愧是久经官场的老油条,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力,早就修炼的炉火纯青了。随口说道:

  “贵使!言之有理!寡人年事已高,不想今日寡人有些疲倦,今日就先到这里,明日我们再行商议如何?”

  屈凌一看这阵势,自然也就不好继续催促,赶紧上前行礼道:

  “既然如此,天子保重龙体,我等告退”。躬身行礼,孟说紧随其后,退出大殿。

  张仪心里不住的盘算,谁家的高徒居然如此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