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他乐此不疲
sp;阅览室里放了几个书架,书架上放了一些诗词散文和时文选集。另外,在阅览室中还摆了一些桌椅,供人看书使用。

  第三间屋子,是图书馆两楼最大的屋子。

  乔玉妙没有在这间屋子里,放上任何书册。她在屋子的最前面放了一个讲台。讲台下面是一排排的椅子。

  为了增加图书馆的人气,增加和顾客们的互动,乔玉妙每隔几天,会请一些文人到图书馆来讲一讲课,讲一些诗词歌赋的内容。

  这就是图书馆最新推出的活动,名曰:“讲座”。

  这第三间屋子就是用来举办“讲座”的。

  乔玉妙把这“讲座”作为图书馆的一项互动活动,而不是一项盈利的营生,所以听讲座是不收钱的。

  不过,这人“讲座”却也不是人人都能听的。

  想来听免费讲座的人太多,而座位却有限,这讲座的“座位”,也就成了稀缺资源。

  所以,只有借书证上记录的借书次数足够多的顾客,才是有资格去听这“讲座”的。

  ——

  根据图书馆借书的流程,每一个到图书馆来的新顾客,首先要到柜台缴纳押金,押金缴纳好了,小二就会给他一本借书证。

  顾客有了借书证,就可以拿着这本借书证,在万卷书图书馆借书了。

  每借一本书,每还一本书,都会有小二记录在借书证上。

  当然借书还书的记录除了会记录在借书证上,还会记录在书册扉页纸袋中的卡片上。

  扉页卡片上的借还记录和借书证上的借还记录是一致的。

  是以,这借书证上有多少条记录,这借书证的主人就在图书馆里借过多少次书。

  ——

  图书管讲座举办的前几天,乔玉妙会根据讲座预计的热门程度,来确定一个借书记录的下限。

  比如借书记录在二十条以上的顾客,才能凭着借书证到图书馆来领取讲座门票。

  乔玉妙请来讲课的人,是京城中有名的文人墨客,和科举出身的文官,比如编修之类的文字工作者。

  对于这些来讲课的老师,乔玉妙只是象征性给一个红包,并不是真的花银子聘请人来的。

  虽然没有银子,但是文人墨客也好、编修文官也好,都非常愿意到万卷书图书馆来讲课。

  在“讲座”上,他们可以在那么多人面前谈诗论賦、吟风弄月,还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何乐而不为?

  图书馆的”讲座“举办了几次之后,就热了起来,想要来听”讲座“的人越来越多。

  一场好的讲座,一票难求。

  乔玉妙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领门票所需记录条数的下限。

  “讲座”的火热,进一步带动了图书馆的火热。

  万卷书图书馆在京城,本来就有不小的名气,如今更是声名鹊起、名声大噪。

  读书人之间,常常讨论万卷书图书馆的“讲座“。有谁听了一次讲座,便会得到同窗好友的羡慕。

  贵族圈子里,那些诗酒会、诗书会,也会时不时的提上“讲座”,仿佛不说上一两句万卷书图书管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