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和序号。

  翻开里页,又清晰明了记载了,这是哪个县,哪个村的人口簿,哪些人寻到了,安置在何处,哪些人外出未归,哪些人在洪灾中失踪了的,一目了然。

  末页,便是以上人口,应当对应的赈灾银两和粮食。

  账目一应俱全。

  又和另一本的赈灾银两,钱粮使用记事一一匹配,想要造假,就需环环相扣,这么短的时间,想要贪些赈灾的银两都近不可能。

  赈灾的银两和粮食悉数发到灾民安置处,人心便稳定了。

  孟云卿也听得出神。

  往常在魏老先生的授课中,也听闻过灾情的处置,终究不像眼前所见。

  天灾并非人力能制止,却因人力可缓解。

  眼见为实,魏老先生曾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倒应了景。

  她都记在心里,等日后再见到老先生,当是要同老先生探讨一翻。

  看完这两处,又到了右侧的文书处。

  右侧这端的资料就少得多,不是人口簿,也不是账本,而是一幅一幅的工程图。

  老爷子眼中有异。

  林冕解释:“这是侯爷几日前提起的,要安抚灾民和流民,除了朝廷拨下来的银两和钱粮,还需召集灾民和流民一同去排查山道,重修通路。让无事可做的灾民和流民,有活计可做,有时间可打发,那在赈济的同时,又能依劳而获,就会打消沦为盗寇的念头……”

  这个孟云卿在段旻轩房内的纸笺中见过。

  没想到林冕这里已经有成形的工程图和思路了。

  老爷子也是点头。

  只是同自己的外孙相关,老爷子眼中的赞许里,又多了几分自豪。

  林冕并非喜欢奉承之人,却又拱手补充道:“下官和关大人都觉得侯爷的提议好,一来,赈灾之物并非长久之计,老百姓不用担心赈灾之物发放完后,无生计来源,人心就稳;二来,百姓习惯了依劳而获,便是对官府的信任,不会再有心生乱。看似繁杂了些,却是实实在在的赈灾良策。下官佩服。”

  老爷子心中欢喜,口中却道:“都是些鬼点子罢了。”

  孟云卿也掩袖笑了笑。

  趁他们几人在说话,就立在原处,随手翻了翻眼前的几本工程册子。

  详尽是详尽,却少了些……

  她稍稍拢了拢眉头,刚伸手放下,关进便看向她:“孟小姐觉得有何不妥?”

  关进并非喜欢生事之人。

  见她脸色有异,才随口问起。

  孟云卿也不介怀,看了看老爷子,老爷子捋了捋胡须,平和道:“丫头,无妨。”

  孟云卿就道:“这些册子已经造得很妥善了,我想着,若是在前几页,加上需要的工时和人力,待日后查看时,便一眼能分辨出这本册子里的工程该分到何处去做,就和先前看过的人口簿子,账本之类的对应上了,一目了然。”

  她说得委婉。

  关进和老爷子对视一眼,倒是林冕先开口:“孟小姐说的不错,昨日也有京中来的监察御史看过,提过同样的意思,关大人已经命人这两日内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