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大音希声法自然
  那人身披一墨色斗篷,身形妖娆,透过那斗篷一瞧,分明便是莫愁。

  瞅着那人声鼎沸之景,再一扫那崇光塔道士聚集之处,莫愁轻叹一声,闪身离去。李煦宁似有所感,抬眼望去,却是并无发现。

  恰逢常臻、常徵二人自后台赶至,瞧见李煦宁朝那天际望去,问道:“宁宁,何事?”

  “无事。”李煦宁微微摇头,道:“许是察觉错了,近来因此事心神颇为不宁。”

  常徵立时嘿笑,道:“莫不是在寻思凌薇?这心神不宁乃是修炼之大忌,你若是一直如此,那阳光三现更是难得,以你如今这模样,便是得了阳光三现,亦无结丹之可能。自古及今,这繁杂心思、心结,不知阻了多少修道之士,终不入那炼炁化神地仙境。入吕祖不正是三还三失。”

  “......”李煦宁直瞅其数息,直将常徵瞅得头皮发麻,随即轻笑道:“说得不错,故而常徵道长亦是因此过不得大关。”

  “......”常臻、常徵二人均是面目一抽。

  轻咳数声,常徵忙转了话,道:“这《道情》曲过会便至末尾了,上台罢。依先前那般,三人抚琴即可。”

  虽李煦宁允了上台,但于选曲之上却是废了颇大功夫。

  《云海林飞》是一首著名的道教音乐,此乐以宁静轻松为主,温文儒雅却不失灵台意境。

  一听如烦劳抛之九霄云外,

  二听心性些胜从前,

  三听如世界平静归真,

  四听万法皆归自然。

  最美的声音是什么?

  《道德经》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美的声音就是超然洒脱之声,追求的是一份悠然的意境。世上乐器如此多样,那么哪一种乐器最接近“大音希声”的境界呢?那就是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有三千年以上历史,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

  道教与古琴有着密切的联系,道教教理对古琴美学思想影响深远。道教讲求自然、逍遥和超脱世俗的羁绊,追求的音乐“大音希声”,具有道的境界,所以道教对音乐的精神层面非常看重,讲求弦外之音的审美理想。《道德经》提出的“淡乎其无味”、“大音希声”的观点受到琴人的一致推崇,“淡乎其无味”的思想被阮籍、嵇康、白居易、周敦颐、徐上瀛等人吸收、发展,在音乐审美上形成对“淡和”之乐的崇尚;“大音希声”的思想则为陶渊明、白居易、薛易简等人所继承,使崇尚“希声”之境成为众多琴人追求的目标。此外,南华真君“得意而忘言”的思想被陶渊明等众琴人所继承,使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成了古琴音乐审美中的重要特征。许多道门的高道祖师也是古琴演奏的大家。

  岁月过千年,古琴体现的大道玄妙依旧是世人孜孜追寻的无上境界。因为古琴能够代表东方文化的精深,1977年,美国宇航局向太空发射了“旅行者号”宇宙飞船,搭载了一张刻录世界各大文化代表声音的金唱片,古琴曲《高山流水》代表中国音乐载入这张唱片中,翱翔于茫茫太空,向宇宙传递“大道之声”。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易经》,一部既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