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不知天高地厚
�归,至少是50k起步。

  顾诚很诚恳地给对方开100k——月薪也就相当于方纹山一首歌词的价钱。

  关键是允许对方空闲的时候接私活。

  “谢谢,月结就可以了。顾先生是做大事的,总不会黑我一个小女子。”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后天约了阿尔发唱片的人谈事情。这些资料你先回去研究一下,然后草拟一个合作模式。”

  顾诚说着,把一堆关于周洁伦的周边资料丢给林志凌,让她试试手。实际上他只是想看看林志凌的学习能力,毕竟除了知道历史的人以外,谁能真正知道周洁伦的价值呢。

  林志凌拿好材料,留下一个银行卡号,起身告辞。

  顾诚看着美女的身姿,突然有些恶趣味,试探地问:“对了,林小姐,你在多伦多念书,认识一个名叫杰夫辛顿的教授么?应该是搞计算机的。”

  林志凌曼妙地转身,峨眉微蹙:“很抱歉呢,我只是密西西加校区的,搞前沿科研的大师应该都在圣乔治校区。不过我倒是听过一个名叫杰夫辛顿的教授的大课,但他是教心理学的。我还记得那堂课的课题是《思考的底层运作原理探讨》。”

  “是么,那可能是我的消息有误。”

  这就有点尴尬了。毕竟后世的教科书,很少提杰夫辛顿功成名就之前那些事儿。顾诚并非考据癖,不知道也正常。

  互联网的无孔不入,不正是靠把门槛降低到让原先千行万业的人,都能进来使用互联网的方法、解决具体行业的问题么。

  ……

  两天后,阿尔发唱片公司。

  ceo的办公室里,胡宗宪的密友、公司的实际掌控者杨俊荣看着面前一份要约函,神色颇有几分玩味。

  胡宗宪也算是湾湾娱乐圈的前辈大佬了,他经常得组织各种娱乐综艺节目,自己也有演艺活动,所以不可能有时间亲自打理这些经营上的事情。

  而杨俊荣是职业经纪人出身,没有演艺身份,作为胡宗宪的密友,自然被委以重任。

  “这是典型的扶桑和东夷式二级代理约啊,都不给签约费,直接靠销量承诺拿区域市场代理权。可别是啥没实力的小公司来赌一把吧?承诺签下周洁伦后,大陆市场新专年销量50万张?第二年起历年专累计50万张?就那个盗版横行的市场,这么一个新歌手能卖这么多?”

  在湾湾音乐圈子,没几个人能比杨俊荣懂行情。湾湾唱片业的销量最高峰,发生在98年东南亚危机之前。一来那时候互联网音乐这种模式没有崛起,盗版不方便;二来那是湾湾经济的巅峰,大家都比较有闲钱,后来被索罗斯一搞,好多年都缓不过气来。

  当时最红的是任贤奇,一张《伤心太平洋》卖了100多万张,相当于每4个湾湾家庭就有1张《伤心太平洋》。后来经济下行、网络崛起,任贤奇这个数据也就被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眼下,湾湾最红歌手的最热专,年销量不过50万而已。这已经是这个2000多万人口小岛的极限。

  但是,别看湾湾人口少,根据历史数据,湾湾的消费型文化产品的市场容量,是大陆的4倍——因为湾湾的正版率是大陆的200倍。

  后世那么多被盗版搞到行将饿死的网络小说写手,甚至祭出了“不让自己的作品有简体字版本出现,直接转繁体后纸质出版”的模式,最后竟然起死回生了。在音乐圈也是如此,湾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