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不得不做的事情
�周洁伦,我认为他会很红。想趁着他还没要价权的时候,把他的唱片代理权拿下来。当然了,如果能一并顺势拿下些其他歌手,就更好了。”

  潘洁颖不是很懂娱乐圈,只觉得这种模式闻所未闻:“对方不是已经有经纪公司了么?音乐圈里还有你说的那种谈法?”

  顾诚科普道:“国内原先这么操作的很少,一个艺人一般就签死了一家经纪公司,主要是因为国内的艺人很少跨国发展。

  但这种例子在东夷和扶桑是不少的。比如前阵子我就听说,小雅在s-bs电视台当了两个月音乐节目vj后,李社长准备给她签单独的海外经纪约,把她未来在扶桑市场的包装推广委托给当地的艾回唱片。

  我觉得咱按照那种模式,把合同改得适合国情一点,完全可以去和湾湾人谈,用承诺销量之类的办法买一些湾湾艺人的大陆经纪约。”

  潘洁颖仔细揣摩了一下,便知道弟弟认准的事情是拽不回来的了。

  只不过,老是这么依靠“神秘主义”的直觉做生意,潘洁颖总觉得提心吊胆的。

  “那……你这个计划暂时要动用多少钱?如果会动到明年一季度的服务器托管费,我绝对不依!”

  顾诚立刻给姐姐吃定心丸:“不会不会,咱不是能出200万流动资金么,我就用这笔钱够了。”

  “那你准备怎么做?这几天直接飞去台北?”

  “直接去台北没啥说服力,毕竟咱在音像圈子里一点底子都没有。所以这两天我准备先在国内谈个合作,谈成之后再去台北,到时候可以狐假虎威一下——不瞒你说,前几天我刚刚注册了家新公司,就是为了这桩生意。”

  国内注册一个新公司只要50万,所以即使是潘洁颖把招行的贷款贷下来之前,顾诚也是拿得出这点零钱的。这事儿潘洁颖也知道,只不过一开始没问顾诚要新公司干嘛。

  ……

  第二天一早,顾诚姐弟俩又赶了早班飞机直飞京城。

  在顾诚年满18周岁之前,这种场景实在是躲不过去。毕竟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只能写他姐,大事儿签字也只能让姐出面。顾诚只能以绝对大股东的姿态出现。

  不过这一次,他们要找的家伙终于不在中关村了,而是在国展中心区块。

  从这个地理格局的微妙变化中,也可以看出一个细节端倪——顾诚今天要找的这个合作伙伴,不是纯粹从互联网起家的。

  而是从别的生意领域,迁移到互联网上来——是他“+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他。

  “应该就是这里了。对,铛铛网——就是这个名字。”

  经过一番搜索,姐弟俩终于在国展中心附近一处出版社扎堆的写字楼群当中,找到了他们要的地址。

  然后姐弟俩就大模大样地上楼求见,连预约都没有。

  这还是互联网寒冬来临之后,顾诚第一次拜访其他互联网公司。

  几个月前,他最初到wemade或者黄易家求见被堵的经历,现在想来已经恍如隔世——因为眼前这个名叫铛铛网的公司,已经连前台接待小姐都请不起了。

  寒冬的效果,立竿见影。

  顾诚还是推门之后敲了敲玻璃,才有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过来招呼,脸上强行挤出一丝苦笑:“你们好,请问找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