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节
�力度,以挣脱地力消耗、病害加剧的困境。

  见袁宁放下资料思考起来,农研所的人叹了口气:“小袁,这问题还真不小啊。去年我们打开了外销渠道,争取到了不少出口份额,可惜到检测环节就被刷了下来,因为各项数值严重超标。这还是信心百倍送上来准备出口的,剩下的那些呢?我们有心管,但下面不配合,我们管不了。我们这部门没权没钱,就在有需要的时候拉我们出来走个过场,别的时候我们说的话谁会听?这些是大家要吃进嘴巴里的东西啊!”

  袁宁沉默下来。

  出口这方面农研所能把那些产品刷下去,原因很简单:就算农研所这边过了关,到国外还是一样会被打回来。

  国内市场混乱,很难对这些情况一一把关,管理上面的缺口非常大。如果种植户倾举家之力种植一年,种出来的东西全部有问题,谁愿意站出来当“坏人”?一个也许还有人愿意,那一整批呢?没人愿意!一来遭人恨,二来毁实绩。

  这不仅是大棚果蔬的问题!

  即使是章修严,在怀庆那边也倾向于“取代”而不是“取缔”,杀鸡儆猴之后给了其他人更好的出路。

  想到章修严,袁宁心情又轻松起来。他微微地笑了笑,合起手里的资料,明亮的眼睛有着难言的坚定:“总会有办法理清的。”他的手搁在资料上,敲了敲上面的标题,“孙哥你们一直没放弃过不是吗?”

  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无力改变,农研所这边还是坚持收集各方资料,并试图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农研所最新研发的高效滴灌系统就在试验之中,如果有高效而成本低廉的技术,下面又做好推广工作,种植户不可能不采用。

  农研所的人对望一眼,点了点头。他们都是搞技术的,比起和人打交道,他们更喜欢在土地里面捣腾。大概就是因为他们农研所上下都是这样的人,说话才越来越不管用。等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才发现什么叫“人言轻微”!

  他们头儿这么喜欢袁宁,由着袁宁出入农研所,还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就是想把袁宁给拉过来。别看袁宁年纪小,说话的分量可不轻。不看袁宁的出身,光是袁宁上下活动的能力就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什么叫“望尘莫及”!

  翻查完农研所的资料,袁宁回了学校。新生入学后学校仿佛注入了新血液,比以前热闹了许多。

  接下来就是学生会招新,袁宁又被委以重任。没办法,就算袁宁再怎么偷懒,他也是韩闯和黎雁秋的“嫡系”,前两年不少活动都是他一手促成的。袁宁乐于在这时候忙一点,毕竟这代表他可以挑一批新人,以后偷懒会更方便!

  袁宁和宋星辰他们一块选人,很快选出了不少新成员。

  期间于朗然也在挑人。

  宋星辰、郝小岚与于朗然起过冲突,见面难免有些尴尬,平时都会有意识地避开。袁宁倒是没那么多顾忌,该和于朗然打交道的时候还是照常与于朗然交流,甚至还和于朗然抢了个人,是个很不错的宣传人才,本来已经被于朗然相中,也马上要松口答应于朗然了,结果见到袁宁后就一秒倒戈。

  但凡有心涉足宣传这一块的,很少有人不知道袁宁。为了响应张会长当初的“书法走近千万家”活动,袁宁这些年接了不少大企业的宣传设计工作,从品牌标记到广告策划都应有尽有。袁宁的设计兼顾着艺术与市场,在牢牢抓住产品、企业精髓的同时又有着令人着迷的美感,每个方案拿出来都可以作为典例授课分析。

  袁宁当然无心抢人,他只是有事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