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凯旋(下)
��二十万的兵力,真真算得是一场大胜。

  蔚谦这里兀自欣喜不已,偏有那不长眼的来败兴。井元青听着那道圣旨,心中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般滋味调成了一味嫉妒,他井家亦有不少可堪大用的好儿郎,皇上却是任人唯亲,将这大好的功劳白白给了那两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在他看来,什么“力斩野原”、“歼敌无数”,还不是靠着赵兴在其中运作。在旁人或是真心或是假意的道贺声中,他踏前一步,拱手道:“皇上慧眼识英雄,派了这三位将军前往平洲,区区三两个月间就驱逐了倭寇,实在是可喜可贺。只是,微臣私以为有功者赏,这有过,也不可不罚。”

  “哦?井尚书口中的‘有过’是指何人呐?”蔚谦敛了笑意,眸中迸出一缕寒芒,这厮当真是时时都不肯安分,在这打了大胜仗的欢乐气氛中,偏要出来搅搅局。

  “平州守军统领余明伟。”井元青胸脯下意识地一挺,侃侃道:“平州守军三十万,却奈何不了倭国区区贼寇,使得他们年年在边关肆虐,让平州百姓吃尽了苦头。而此次京畿大营出征,才不过数月之功就打得倭国上书求和,况且据此次敌我双方伤亡兵士的数目来看,余明伟这些年定然是消极怠战,不然怎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微臣以为,应严惩余明伟,以儆效尤!”

  井元青这话听着像是真的在弹劾平州守军统领,实则是在侧面影射京畿大营虚报战功,再往深层次里想,人家平州守军跟倭国你来我往的不知打了次大仗了,都没能分出个谁高谁低,你京畿大营一去怎么就打出来个求和书来?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井元青的险恶用心不少人一听就咂摸出味儿来了,也有些脑子慢些的,顺着他的思路一想,好像确实是那么回事,打了那么些年都打不服一个小小的倭国,这余明伟还真是很有问题。

  眼见着很大一批朝臣纷纷点头应和,蔚凌羽哈哈一笑,跨前一步,对蔚谦拱了拱手道:“皇上明鉴,此事还真是怪不得余统领。”

  “怎么说?”余明伟是蔚谦的心腹之一,不然也不会特特派了他去平州镇守。无论是能力还是忠心,蔚谦都对他很是放心。

  “平州守军只有三十万,而平州附近大小城镇却不下十座,余统领只能将有限的兵力驻守在几座要塞城镇中不敢妄动,如此就难免会有疏漏,给倭国贼寇钻了空子。那倭寇也着实是狡猾,料定诸如骆县等处兵力不足,往往会专攻此处,劫掠一番便走,等援军来至,也只能是吃灰罢了。此实不是余统领之过。换做是臣,甚至兵部尚书申大人前去,也没法做得比余统领更好。所以,井大人,你不懂兵事,还是不要妄议得好,省的贻笑大方。”

  蔚凌羽这确是实话,这些年能让蔚谦信任的将领愈发少了,平州来来回回就那么些兵力,蔚谦也着实头疼该将哪一路兵马增援过去,他自己手下亲掌的兵权无论如何是万万不能动的。好在如今蔚凌羽和叶睿晨历练出来了,赵兴也重返军营,如此下去三五年后,定能重新培养出一批可用可信之人,他再不用为此发愁了。

  这余明伟是蔚谦的心腹,与一般的将领不同,他更为圆滑、会处事,被调到平州驻守多年,即使环境再艰苦,年年过年也不忘捎回京些年礼给申信,让申信觉得此人对自己很是敬重,是自己人。闻得井元青拿余明伟扎筏子想对付蔚凌羽等人,申信大为光火,不待他酝酿出一番强有力的说辞来,蔚凌羽已经予以反击了。待得蔚凌羽言罢,申信跨前一步,道:“蔚世子所言甚是,井大人慎言为好,不要让人笑话了去。”

  “就算如此,今年双方兵士的伤亡人数较之往年出入如此之大,又作何解释?”井元青不甘心就此熄火,死揪着这个明显的差异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