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宣战!


  姬成玦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跪伏着的朝臣。

  有两个人,还站着;

  一个是乾国使臣,一个,是楚国使臣。

  晋国被灭后,昔日的诸夏四大国变成了三大国;

  眼下,在大燕的朝堂上,其他小国家的使臣早就跪伏了下来,也就只有乾国使臣和楚国使臣,还能以拜礼来维系住国家的体面。

  只不过,众人皆跪我独立,以皇帝的角度来看,就显得有些过于刺眼了。

  但姬成玦并不会因为这个而生气,皇帝嘛,海纳百川的气量还是有的。

  众臣起身;

  今日朝会,是大朝会,参与的臣子很多,其中一个主题就是诸多国使要在明日启程归国,算是做一个告别。

  国与国之间,一般都会设有外交人员,鸿胪寺就是专门安排这个的,但真正有级别的使臣也就是代表各自君主的钦差,不会常驻,绝大部分时候每年会来一次,停留一到两个月,有其他大事发生的话,才会加派钦差人数和延长时间。

  小国使臣们开始上前一个个的说话,大意差不多就是感谢燕国和大燕皇帝陛下的款待,愿我国与大燕友谊长存云云。

  等小国使臣们讲完后,

  乾国使臣先行向前一步;

  在乾国,无论什么时候出使燕国,都是一笔不菲的政治资历,毕竟出使的是虎狼之燕嘛,回去后,再请人吹捧吹捧,演绎演绎,使团里再安排几个好事人编个故事,什么临危不乱,往大殿上一站,浩然正气直接把燕皇震慑住等等;

  类似的故事,很多。

  毕竟,百年来,乾国在战场上,没怎么赢过,但在故事里,却从未输过。

  乾国仁宗皇帝时期最著名的“众正盈朝”,其中大部分相公都曾出使过燕国,靠此狠狠地刷了声望。

  “大燕皇帝陛下,本使有一件事不明,请大燕皇帝陛下赐教。”

  皇帝没回应。

  乾国使臣继续道:

  “本使听闻,燕国境内这两个月,似乎有较为密集的兵马粮草调动,敢问大燕皇帝陛下,燕国,意欲何为?

  如今,

  我大乾与燕国、楚国,已经止戈熄火五年,各国百姓,好不容易得有喘息之机;

  燕国,

  是又想要再行旧事,撕毁盟约了么?”

  乾国使臣的问话,可谓无理至极。

  他也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大殿上蹦出几个燕国大臣来呵斥自己“大胆”“狂妄”,

  然后自己再借坡下驴告个罪,

  这样,又能把“质问”讲出来,又能保证自己安全。

  然而,

  让这位乾国使臣有些诧异的是,

  大殿上,极为安静。

  两列所站的燕国文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呵斥自己;

  现如今,燕国正常的朝会流程因内阁制度的出现,有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增加效率,内阁会事先收集议题;

  再由内阁来圈定朝会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