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帝王心,海底针
�,那么就依辅机的话,将杜荷带回长安处置。”

  李世民有些疲倦的来到甘露殿,长孙皇后看到他这幅样子,就知道 他心里肯定有事,李世民也没有犹豫,便将杜荷的事情说了出去。

  长孙皇后耐着性子听完以后,说道:“陛下,这样做不觉得有失偏颇吗?再说了子明如今这样做,还不是为了陛下的江山,再说了陛下对他恩**有加,他有什么理由,到时候做出一些谋逆的事情呢,陛下你就是想的太多了。”

  李世民听完长孙皇后的话,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哎,朕怎能不明白这些呢?有些事情还是要以防万一的,再说了人性这样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也不知道 他想的是什么。”

  长孙皇后思虑片刻后说道:“陛下,纵然如此,你也不能就凭那点理由,将他捉拿回长安,你这样不知道 ,要寒了多少武将的心,从此以后谁还替陛下你征战四方呢?”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长孙皇后说的有些道理,是的,如果不问不顾,就以这样莫须有的罪名将杜荷擒拿回长安,那么一直跟随杜荷的将领,士兵以及那些老将,肯定会替杜荷申冤,那么这件事情的影响就太大了,倒不如将杜荷放在长安,没有兵权,他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不过他又想到,如果将杜荷放在渤海五年之久,那么不知道 杜荷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那时候,杜荷这样的性子,就会有所改变,当下李世民对长孙皇后说道:“哎,要不然这样,将子明放在渤海待上几年,几年之后,朕在将他召回,这样总可以。”

  长孙皇后一愣,说道:“你就不怕,长乐他恨你吗?”

  李世民楠楠说道:“长乐自然不会的,不过抽空你还是去侯府看看长乐。”

  贞观八年,李世民下旨,说什么渤海府新建,各地百姓需要 安慰,各地府库,城池等等都需要 重新建造,特命杜荷抓紧时间完善这些事情,圣旨传到杜荷手里的时候,他是欲哭无泪,军师才刚刚对他说了低调做事,如今这报应就来了。

  五年啊,这要多少时间而长安城的夫人们,又该怎样的去过呢?

  五年是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反正匆匆的就这样过来了。

  五年之间,杜荷将渤海搭理的蒸蒸日上,像薛延陀,高丽等等,都分别和杜荷建立在铁利府的贸易市场,做起了生意,当然这也促进了双方互惠互利,因此铁利府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甚至要超过上京。

  五年的时间就要到了,李世民在考虑 杜荷回到长安之后,该赏赐一个什么官职,毕竟这几年杜荷将渤海搭理的很好。

  他想封赏杜荷为左卫将军,毕竟侯君集如今依旧驻守渤海左卫没人带领,但是,杜荷在军中的威力已经很大了,他又不能这样赏赐。

  李世民又匆匆找人,将那封圣旨取了回来,重新给杜荷下了一封圣旨,依旧是封杜荷为渤海王,另外让杜荷立刻 返回长安,接任长安府尹这样的三品官职,这长安府尹可是大唐京城的父母官,不过有最大的一个坏处就是做这个官要得罪人,因为做乱的基本,都是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

  隋朝时期这些官宦家族,以及那些五姓七望都在隋朝时期,担任着重要 的官职,可以说在长安是盘踞许久,经营了数辈。

  到了大唐建立的时候,这些人一转眼就臣服在了大唐的旗帜下,不过是换了一个国名,换了一个身份,其余的什么都没有更换,他们依旧担任着朝廷的要职,再说了李渊以前也是隋朝的官员,与这些做官的都熟识,大唐的建立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