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截胡
�”

  心里已然有了定论。

  “同志,这可是真正的古画,你看乾隆皇帝的印章都有。”

  “不错,这人不知道仇英是谁,只认出那个印章,好现象。”心里想着,鼻子里却只“嗯”了一下。

  收起来放好,又打开一幅,原来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江南画家费丹旭所画的仕女图。

  横轴,一女子在花园内弹琴。

  第三幅还是仕女图,立轴,作画者仍然是费丹旭。

  费丹旭的画作流传不少,在jn区域名气不小,二十几年后拍卖价一般都在一百万至二百万之间。

  “只要价钱合适,绝不放过!”

  心里打定主意,打开了第四幅画。

  这画轴一展开,张楠强压心中兴奋——这画“多年以后”他在网上看到过:晋省博物馆馆藏“元王渊桃竹锦鸡图”,落款处标明作画时间为至正三年。

  500年以上的绢本,这个做不了假!

  张楠就算是书画鉴赏只有半桶水,这书画本体时间是不会走眼的,技艺好坏也分得清,不然只能算一窍不通!

  平常这样一幅画的鉴定都会花上很长时间,但这会张楠不需要。

  他已经想起来,似乎这晋省博物馆收藏的“元王渊桃竹锦鸡图”,就是文物商店收上来的。

  收好画卷,“你要多少钱?”

  那人似乎脑子里思想斗争激烈,好一会才说:“儿子要结婚,至少两千块。上次我卖了两幅,还没这么老的画人家都给了500块。”

  张楠一听,彻底明白这人根本不懂画,甚至就没读过几天书。

  估计连“至正三年”是哪个朝代、什么时候都不清楚。

  张楠没问前两幅画谁买走的,而是指着两幅费丹旭的画说:“这两幅同一个人画的,清代一个小画家,在江南有点小名气。200块一幅顶天了,要知道齐白石的画现在也就几百块一幅。”

  又指着另外两幅道:“这两幅年纪老点,每幅500,一共一千四。”

  这是个和陌生人交易古玩的小技巧:你要爽快答应对方开价,人家就可能立马反悔!

  但还价又不能过,不然卖家拔腿走人就麻烦了。

  张楠这价一还,看到对方似乎做着强烈的思想斗争:“最少一千八!儿子要买个彩电,少了不行。”

  张楠也装着考虑了一下,勉为其难的说道:“天下最苦父母心!成交。”

  说着从腰包里取出一沓多“大团结”,这里有1420块,刚才买完玉镯子多下来的。

  又取出钱包,点出厚厚一叠580块一起交给对方,这就算钱货两清了。

  看着对方点完厚厚的两沓钱,“正好1800。”

  “家里还有藏画吗?”

  这也就随口问问,对于这种捡漏国宝级文物的情况,张楠可不想和卖家藕断丝连的,免得麻烦。

  “没了,这两年孩子读书、找工作都卖完了。”

  又递了根烟给对方,“家里传下来的?”

  “不是,20年前破四-旧,从一堆要烧掉的老画里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