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来自士林的反弹
而能够将苦主告个钱诈勒索的罪名。

  罗彦之前那么平淡地处理那在长安县告下的状子,便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真要纠缠起来,官司拖个一年半载,这读书人家早就家破人亡了,还申哪门子冤。

  如今既然自己不能够插手这个案子,加上涉案的人员关系复杂,到最后很可能处理的方式还不如自己之前筹划好的呢。

  果然。

  戴胄是处理案间的老手,通晓律例,加上长袖善舞,这件事情他需要给前来申诉的苦主一个交代就行了。而打伤人这种事情,到最后还真就是让那侠义社的人一个个掏钱,然后罚了几天名义上的劳役。

  这事儿就这么完了。

  律法严苛的时候,很多人在抱怨;但是律法宽松的时候,抱怨的人少了,可是真正受害的人却会遭受很大的委屈。

  比如这家读书人。

  戴胄依照律法处理的结果甚至比最开始罗彦处理的办法都要轻一点。合情未必合理,合理未必合法。当有人弄权的时候,即便不暗箱操作,普通的人家又能如何呢?

  你之深仇大恨,恨不得将那仇家食肉饮血,奈何一条条律法,却只能让人家逍遥自在。

  罗彦不曾见那铁骨铮铮的读书人到底是怎样的境遇,因为自打戴胄公布了处理结果,罗彦再去找那家人的时候,便发现人都已经不见了。

  只是听闻街坊邻居说着,这家似乎因为这个,灰心冷意,搬到外地山中居住了。

  对于这种结果,罗彦心中除了愤怒和不满,还能够有什么想法。

  第二天,这读书人原本栖身的沿街茅屋的门窗上,被一位行迹匆匆的过路人贴上了一张写满了文字的纸张。

  原本就对于这个案子非常关心的长安百姓,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点有关的东西。看到茅屋这里过了东西,自然被好奇心促使着,纷纷前来围观。

  “贞观七年,时为初秋。长安有勋贵子嗣,结为社团,名为侠义。有外戚之子刘某为首,啸集数十众,动辄围殴行人以为乐……”

  洋洋洒洒上千言,竟然是把这侠义社的来龙去脉,包括之前干过的一些恶事,全部写了进去。更是用大篇幅的笔墨,将罗彦擒拿这些人前后的事情详细讲述出来。

  “我猜,这一定是朝中某位官员所写,不然这里头好些个隐秘,是不会知道的这么清楚的。”

  “不然,我反而觉得这是那苦主写的。你想,谁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做才将那些人的底子查的一清二楚。相反,朝中的诸多事情,便是我等,只要有心,也可以找人询问出来。”

  “这位仁兄说的在理。我想,这位前辈一定是存了要与之玉石俱焚的念头,但是有怕他的家人遭受牵累,这才匆忙搬走的。”

  “正是如此。”

  人们虽然不知道到底是谁写了这东西,但是更加肯定和那读书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过是一天时间,很多对这个案间都有些不平的士子争相将贴在茅屋前的那篇文章给抄录下来。

  那些勋贵平日里和士林交往就不深,当他们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虽然也明白这定然会给原本处理好的案间带来一些变化,但是等到他们派出人将这文章撕下来的时候,文章也早就传遍了半个长安。

  士林是个奇怪的地方。

  这里从来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