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记者和收费
��形式培训员工,以最快的速度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提升技术水平。

  当杜秋走进仓库的时候,徐永睿正坐在办公软件开发区的一台电脑前,一边看代码一边和袁天钢闲聊,他是今天早上坐飞机过来的,与之同来的还有一个漂亮妹子,据说是临时勾搭来云城旅游的,住几天就走。

  袁天钢并不是杜秋招的,而是陈大猷招的,他前阵子想利用国内低廉的人工成本,从雅虎以及其他热门网站上搜集网址,做成主页捆绑到iview上,本来打算让陈大为去做,但陈大为嫌弃太繁琐,又没有技术含量,转手交给了袁天钢,这家伙不仅干劲十足,而且很会投机取巧,很合陈大猷的脾性,于是就把他给招募了进来,专门负责打杂,做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事情。

  “杜总。”

  “大袁,做你自己的事,不用招呼我。”

  杜秋制止了袁天钢毫无必要的客套欢迎,径直走到右侧最里边的一台电脑前,开机之后打开电子邮件收发软件,准备发几封电子邮件,姜丹枫则在旁边打了一份通知,复印了几份之后就离开了。

  理论和实际一旦联系起来,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威力,当3月底杜秋去美国的时候,1月份发表的那四篇开源软件文章仍旧只在程序员小圈子里流传,但iview浏览器发布之后,“open-source”这个新造的英文名词迅速升温,在业内主流媒体的报道中频频出现,大幅推高了杜秋的知名度。

  名气大了,朋友也就多了,杜秋的电子邮件列表中已经有上百个好友了,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顶级程序员和计算机专家,朋友多了办事也就方便了,他根本不用让陈大猷去联系版权,自己写了一封想要翻译《c程序语言设计》的邮件,群发给了几个在普林斯顿大学和贝尔实验室工作的朋友,请他们帮忙联系这本书的两位作者。

  发完之后,杜秋开始阅读新收到的邮件,美国5月份的时候实行了夏令时,云城和圣何塞之间的时差少了一小时,他早上11点去三江大学的时候,正值美国5月1日晚上8点,众所周知,很多程序员都是夜猫子,喜欢在晚上工作,因此短短四五个小时就收到了几十封电子邮件。

  1995年乱七八糟的垃圾邮件几乎没有,每一封都言之有物,有探讨理论的,有请教问题的,有申请采访的,有邀请演讲的,杜秋一一回复了之后,打开了两封陈大猷发过来的邮件。

  美国西部时间5月1日早上8点,陈大猷把iview浏览器的版本从1.2升级到了1.3,功能上没什么变化,只是内置了他自己搞的icard主页,主页做的很简陋,和21世纪国内那些流氓导航网站如出一辙,上方和左右两侧是广告区,中间则是推广区,分了“新闻”“公司”“金融”“体育”等十几个小栏目,每个栏目里放8个网站,其中前3个网站的名字用iscript做了个烂俗的动态效果,向用户暗示这三个网站很火爆。

  第一封邮件是报喜的,说1.3版的iview浏览器在12个小时内下载量超过了3万,比预计的要多不少,有了这个数字做后盾,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找那些网站要广告费了。

  iview浏览器最初只发布了windows版本,杜秋在离开圣何塞之前又发布了dos版,然后很快就被移植到了freebsd、linux以及unix等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以一种发散状态到处流传,根据4月底美国几个数据调查公司发布的信息,iview浏览器大约有45-50万左右的用户,占据了全球浏览器市场8%左右的份额,虽然远不如网景的netscape-navigator,但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要不是网景急功近利,又收升级费又出bug门,iview哪有这么容易起来……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