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门三代的离奇经历
  王思燕没有细说,让我跟着她走。 我们坐地下停车场的电梯上去,来到公寓里她的家,屋里没有外人,只有我们两个。

  她拉着我进了她的房间,我有些尴尬,这孤男寡女的,不好吧。等进了门,才觉气氛不对。

  王思燕的房间特别乱,床上是书,地上是资料,墙上还挂着白板,上面用黑笔乱七八糟不知写着什么,中间有线条相连,乍一看特别复杂。

  我收起暧昧的心,问她怎么回事。

  王思燕趴在床上,拿起一本黄的小册子递给我。这本书不过成人手掌大小,页面之间用细绳串连,每一张纸都已破损,要小心拿放,动作稍大可能就会撕坏。我翻开,里面写的是毛笔字,竖着排列,从右向左,读了两句,不知所云,正宗的古文。

  王思燕把小册子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没有字,只有一张人像,淡墨黑色,为毛笔所画,看上去年代久远,使得画像有种浓厚的岁月沉淀感。画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面无表情,戴着瓜皮帽,能隐约看到脑后拖着辫子,应该是清朝人。

  “这是谁?”我问。

  王思燕道:“这是我曾祖父,叫王恩。光绪年间生人。”

  我开玩笑说你们家还有族谱,不错啊,书香门第啊。说完之后,王思燕一点不觉得好笑,面无表情,我讪讪觉得没意思。

  王思燕说:“爸爸过世之后,这几天我收拾他的书房,找到了一堆关于我们家祖上的资料,现了一些秘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好找到你。”

  “啥秘密?”我问。

  王思燕说:“我的曾祖父王恩是大户人家,最鼎盛时期,买过梅花巷整整一条街。他有很多老婆小妾,也有很多子嗣,我们这一支并不是曾祖的嫡出,所以我爷爷在家族里并不吃香,这也导致后面一连串的事情。”

  “后面又生什么了?”我问。

  王思燕说:“曾祖王恩死于民国,当时地方战乱,他带着财产和家眷迁移老家,在过山口的时候,被土匪拦劫。他被土匪绑在树上,现的时候,已经死了很长时间,肚子被剖开,心脏挖走了。”

  她拿过一本书,翻开一页给我看。

  这本书是解放后教育部编撰的某地方中学课外读本,翻开的那一页记载了这样一篇故事,说是在二万五千里过草地爬雪山的时候,几个同志你推我让,共同分享了唯一一根火柴。

  这篇故事文笔简朴,感情真挚,浓浓的正能量,确实适合中学生读物。

  王思燕等我看完,说:“这篇文章里那个叫‘小鬼’的小同志,本名叫王名柱。”她顿了顿:“那是我爷爷。”

  我倒吸口冷气:“原来你爷爷是老革命。”

  “我爷爷因为不是家族嫡出,没得到荫庇,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不过阴差阳错,他因为不招待见,没资格跟随曾祖回乡,反而避过了匪灾,所幸逃过一难。后来他参加队伍,解放前是一个大人物的警卫员,没什么大的战绩,就是凭着资格老,解放后某了一官半职,还做了地区暑长,算是一方大员。他老来得子,就是我的爸爸。”王思燕说。

  我没有说话,似乎隐隐想到了什么。

  王思燕继续说:“我爷爷死于红色浪潮的年代,戴高帽挂铁牌,撅着屁股喷气式的游街,在大礼堂开万人批判大会。据说我爷爷偷着给当年的老领导写信诉冤,可那位老领导也自身难保,天天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