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真相
�语绘制,别人不经他指点,万难破解。鳌拜不甘心看得见肥肉却吃不进嘴去,便想着寻到藏宝的大致方位,广派兵丁全军挖掘,以蛮力搜寻。不过须得熬死顺治才好动手。
“鳌拜果然没有等多久。董鄂妃病死后没几个月,顺治不思饮食,他本就骨瘦如柴,又染了天花,很快一命呜呼。鳌拜作为新君康熙的顾命大臣,自然为所欲为,可是他几次派兵入蜀,都没能找到宝藏。鳌拜虽然贪婪无度,但终失耐心,在于康熙的漫长斗法中,逐渐放下了寻找张献忠宝藏一事。
“鳌拜后来权势过大,被康熙设计生擒,并死于囚牢。鳌拜家产被抄没时,兵丁从一个不起眼的檀木匣子里发找到两张羊皮。朝廷官员多不识此物,正要毁弃,康熙帝师陈廷敬接过羊皮,细细观看。陈廷敬虽在大清做官,却是个汉人,他生平好学,知识广博,对图谶、隐语、藏头诗均颇有造诣。他见了这两张羊皮,立即觉得此物非同寻常。
“这两张羊皮因被硝熟而呈淡黄色,都是手帕大小。一张羊皮上凌乱地缝满了黑线,这些黑线纵横交错,形成一个蜘蛛形状的怪图;另一张羊皮上则只写着五个字:石牛对石鼓。
“陈廷敬密报康熙,这两张羊皮,或许就是孙可望当年所绘的藏宝图。康熙深知此事不宜声张,密旨派人前往蜀地寻宝。可是康熙派人寻了三次,结果和鳌拜一样,没有丝毫收获。更在最后一次,藏宝图竟在康熙委派的御前二等侍卫曹佐领手中丢失了。(佐领:八旗制度,亦作“齐固佐领”,即 “包衣汉军佐领”,满名“旗鼓牛录章京”,是八旗包衣基层编制单位的长官之一。每佐领额设一人,武秩从四品。掌管本佐领下户籍、军政诸事,并率属以供内务府或王公各府之使令执事。)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有人议论康熙所托非人,定是他所委派的侍卫曹某见财起意,私吞了藏宝图;也有人说是天地会暗中拦截,将藏宝图偷走……众说纷纭,总之藏宝图不见了。
“藏宝图丢失后,再没有音讯,得到羊皮的人,不知是未破解怪图和石牛石鼓的诗句,还是不急于挖宝,张献忠宝藏因此得以销声匿迹,安静了二百七十余年之久……”
“你说这么多废话!”丁敏叫道。
徐凤春笑笑,不急也不怒,说道:“让我说,我就将前因后果说明白。你不愿意听,捂住耳朵就是。”
丁敏冷哼一声,虽是极其焦躁,却不再说话。
“我和大师兄到四川寻找龙虎山失宝,两年很快过去,没有失宝的半点线索。正要回龙虎山复命,忽接到老友的一封信。”徐凤春神色黯淡下来,停顿了半刻,叹口气道,“信中的内容就不说了,随信附带了两块竹简,正是孙可望所绘藏宝羊皮纸的简图。
“须知张献忠的藏宝可不是寻常人家的菜窖,挖掘起来定是个极大的工程。我和大师兄虽然收服远近的袍哥码头,能张罗起挖宝的人力物力。可这事非同小可,我俩并不敢擅自做主,打算立即报知龙虎山,请天师定夺。
“正巧十三师叔云游途经青城,顺路来宜宾见我和大师兄。我们便将张献忠藏宝一事坦诚相告,托他回龙虎山送信。十三师叔一口应承下来,我们设宴送他启程。
“十三师叔生性沉稳,坚忍卓绝,天资高,悟性又好,师傅曾夸他是难得的‘载道之器’。我当时听师傅夸他,心中很是不以为然,可后来发生的那些事,的确让我们认识到十三师叔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不只是我们看错了他,就连师傅也从没真正认识过他……”
“你直接说发生了什么事?!”丁敏面无血色,硬撑道。
“鳌拜果然没有等多久。董鄂妃病死后没几个月,顺治不思饮食,他本就骨瘦如柴,又染了天花,很快一命呜呼。鳌拜作为新君康熙的顾命大臣,自然为所欲为,可是他几次派兵入蜀,都没能找到宝藏。鳌拜虽然贪婪无度,但终失耐心,在于康熙的漫长斗法中,逐渐放下了寻找张献忠宝藏一事。
“鳌拜后来权势过大,被康熙设计生擒,并死于囚牢。鳌拜家产被抄没时,兵丁从一个不起眼的檀木匣子里发找到两张羊皮。朝廷官员多不识此物,正要毁弃,康熙帝师陈廷敬接过羊皮,细细观看。陈廷敬虽在大清做官,却是个汉人,他生平好学,知识广博,对图谶、隐语、藏头诗均颇有造诣。他见了这两张羊皮,立即觉得此物非同寻常。
“这两张羊皮因被硝熟而呈淡黄色,都是手帕大小。一张羊皮上凌乱地缝满了黑线,这些黑线纵横交错,形成一个蜘蛛形状的怪图;另一张羊皮上则只写着五个字:石牛对石鼓。
“陈廷敬密报康熙,这两张羊皮,或许就是孙可望当年所绘的藏宝图。康熙深知此事不宜声张,密旨派人前往蜀地寻宝。可是康熙派人寻了三次,结果和鳌拜一样,没有丝毫收获。更在最后一次,藏宝图竟在康熙委派的御前二等侍卫曹佐领手中丢失了。(佐领:八旗制度,亦作“齐固佐领”,即 “包衣汉军佐领”,满名“旗鼓牛录章京”,是八旗包衣基层编制单位的长官之一。每佐领额设一人,武秩从四品。掌管本佐领下户籍、军政诸事,并率属以供内务府或王公各府之使令执事。)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有人议论康熙所托非人,定是他所委派的侍卫曹某见财起意,私吞了藏宝图;也有人说是天地会暗中拦截,将藏宝图偷走……众说纷纭,总之藏宝图不见了。
“藏宝图丢失后,再没有音讯,得到羊皮的人,不知是未破解怪图和石牛石鼓的诗句,还是不急于挖宝,张献忠宝藏因此得以销声匿迹,安静了二百七十余年之久……”
“你说这么多废话!”丁敏叫道。
徐凤春笑笑,不急也不怒,说道:“让我说,我就将前因后果说明白。你不愿意听,捂住耳朵就是。”
丁敏冷哼一声,虽是极其焦躁,却不再说话。
“我和大师兄到四川寻找龙虎山失宝,两年很快过去,没有失宝的半点线索。正要回龙虎山复命,忽接到老友的一封信。”徐凤春神色黯淡下来,停顿了半刻,叹口气道,“信中的内容就不说了,随信附带了两块竹简,正是孙可望所绘藏宝羊皮纸的简图。
“须知张献忠的藏宝可不是寻常人家的菜窖,挖掘起来定是个极大的工程。我和大师兄虽然收服远近的袍哥码头,能张罗起挖宝的人力物力。可这事非同小可,我俩并不敢擅自做主,打算立即报知龙虎山,请天师定夺。
“正巧十三师叔云游途经青城,顺路来宜宾见我和大师兄。我们便将张献忠藏宝一事坦诚相告,托他回龙虎山送信。十三师叔一口应承下来,我们设宴送他启程。
“十三师叔生性沉稳,坚忍卓绝,天资高,悟性又好,师傅曾夸他是难得的‘载道之器’。我当时听师傅夸他,心中很是不以为然,可后来发生的那些事,的确让我们认识到十三师叔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不只是我们看错了他,就连师傅也从没真正认识过他……”
“你直接说发生了什么事?!”丁敏面无血色,硬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