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率军北征
唐!”

  姚崇他们也是这想法,都跟着笑了。

  李隆基笑了笑道:“如此美事,朕也没有想到。对大食的情形,我们所知还是有限,得投入更大的精力好好研究一番,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措置。”

  唐朝在中亚的影响如何,陈晚荣也不是那么清楚,怛罗斯一战固然让人高兴,却也暴露出了唐朝对大食的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的确是应该好好研究。

  “皇上圣明!”陈晚荣他们不得不赞颂李隆基的精明。

  李隆基接着道:“哥舒翰已经想到这个问题了,他进入怛罗斯之后,把城里的图书全部收集起来,着人送来长安,不久就会到来。他如此处置固然很对,不过,朕以为光凭怛罗斯的图书不能让我们全面了解大食,朕还要下旨给他,要他尽可能多的收集大食方面的书籍。”

  陈晚荣眼睛放光,接过话头道:“皇上,光凭书籍,巩怕作用不是很大。可以要哥舒将军在西域高价聘请大食的学者、诗人、良工到大唐来。哥舒将军说了,据他所了解的情况,大食的疆域里有好多地方是新近并入,还不稳固,要是大唐举起义旗的话,他们还有不响应的道理?这些学者肯定会蜂涌到长安来!”

  唐朝对大食的了解主要是在中亚部分,至于近东甚至非洲部分,更是所知不多。要是有了这些深悉其内部情况的学者,再有图书,唐朝对大食的情况还能不了若指掌?

  一旦了解了大食情况,就可以采取因应措施,这是富有远见的前瞻性措置。

  “好主意!皇上,臣附议!”姚崇率先附和。

  宋璟马上跟上:“皇上,臣也附议!”

  如此做的好处,是个人就明白,不需要多说,众人无不是大加赞成。

  李隆基指着陈晚荣道:“你的反应也太快了吧?当年汉高祖刘邦攻入咸阳,众将忙着收集金银珠宝,唯有萧何不取财货,而把秦宫的图书取走。这为汉高祖了解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莫大的意义。如今,我们也来上演这出好戏。朕马上下旨给哥舒翰,要他无论如何也要把大食的诗人、学者、良工弄些到长安来。”

  “皇上圣明!”众人不得不服气。

  李隆基接着道:“同时,还要加强监管,不能让大食了解大唐。我们能够了解大食,大食却不能了解我们。如此一来,大唐能了解大食,做到知己知彼,而大食却不了解大唐,不过是盲人摸象罢了,将来这一仗,胜算已握三分!”

  高明的策略,看得深远,陈晚荣他们又是一通由衷的赞颂之词。

  “哥舒翰还请求措置之策,朕的回复很简单,归降大唐的厚遇之,与大唐为敌者,坚决彻底的歼灭!”李隆基最后道。

  归降的厚遇之,不降者坚决消灭,这是从西汉开始处置外敌的传统策略,再正确也没有了,谁也不能有异议。

  姚崇接过话头道:“皇上,西域大捷固然是好事,不过,臣以为大食必然要催默啜发兵。臣想,默啜的大军很快就会南下了,北地的战事已经迫在眉睫。”

  李隆基点头道:“说得没错!吐蕃一破,大食和默啜都发急了。如今,西域战事于大唐有利,大食和默啜会更急。默啜一定会想,要是大唐在西域再打上几个大仗,大食说不定会和大唐讲和。到那时,大唐西域的威胁一除,必然会起倾国之兵北上,找他算帐。他的时间不多了,只有尽快拿下受降三城,把大唐赶到黄河以南,他才有喘息之机。”

  看着陈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