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提前到来的盛世
��事情,姚崇肯定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太平公主巴不得姚崇不做中书令,借机喝斥:“姚崇,你以为这是菜市口,可以任由你讨价还价?圣意已决,你要么做,要么不做,何来条件之说?一开口就十个,你怎么不说一百个?”

  窦怀贞他们知道太平公主是借机中伤姚崇,很是配合的讥笑附和。

  姚崇接下来的话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公主所言极是,臣原本想是提一百个条件。只是,臣以为这十个条件最紧要,因为臣的每一条都是一个重大弊政。若皇上不让臣处理这十项弊政,臣做中书令又有何意义?不如不做!”

  众人这才恍然,睿宗一听大喜,忙问道:“姚卿,说说看。”

  姚崇睿智、精明,见事透彻,他论政非常难得,群臣肃立,静听他的高见。太平公主绝对没有想到姚崇的条件居然是弊政,一下子就愣住了。

  应一声,姚崇这才道:“皇上,大唐积弊数十年,弊政何其多矣。不过,臣以为当先处理十件事。一,朝廷严刑峻法治天下,冤狱不断,罚不及法,臣请皇上以仁权术天下,治理冤狱,刑赏以律法为据。”

  坏法之事是从武则天开始的,她为了达到权术目的,任用周兴、来俊臣这些酷吏剪除异己,法治也就败坏了。数十年来构筑的冤狱何其多,想想就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睿宗想也没想道:“姚卿,朕准了!朕希望你放开手脚,纠正冤狱!”

  “二,朝廷虽有吐蕃大捷,但由于弊政太多,皇上求边功,臣以为不能同时多加征伐,应该集中力量打一个,皇上能同意么?”姚崇的第二个条件来了。

  睿宗大笑道:“姚卿,这有何不可?以现在大唐的弊政,就是打一个都有些勉强,更别说多所征伐了。就依你,集中力量打一个,我们就一仗一仗的打。”

  一个时期只能做一件事。唐朝的国力虽然雄厚,也不能多方出击,那会导致力量分散。更别说了,现在的唐朝积弊甚重,集中兵力打一个敌人是最好的抉择。

  “三,自从则天顺圣皇后临朝称制以来,宦官多有欲求,干预朝政,臣请皇上不让宦官与政,皇上能行么?”唐朝的宦官很猖獗,尤其是后期,其始作俑者就是武则天了,姚崇这一提议很有远见,只是到了政衰之后,宦官又活跃起来了。

  “准!”睿宗回答得特别爽快,就一个字。

  “四,自从武氏宗亲窃据要职以来,继之以韦氏、安乐公主,官场混乱,臣请求皇亲国戚不在要害部门供职,以前巧立名目所得之官一律撤消。”

  武则天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排挤李氏,安插武氏宗亲供职于要害部门,这为她登上帝位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韦后、安乐公主仿效她的做法,安插了不少亲信在要害部门。这些人,现在也还在,若是不把他们清除掉,危害非常大,睿宗右手重重拍在御案上是,只说了两个字:“严办!”

  一连四条,条条是当务之急,姚崇论政真是让人不得不服气,人人点头赞同,就连太平公主都是轻轻点头赞许。

  姚崇接着道:“五,近年来,亲近佞幸之徒触法犯科,依仗豪门贵戚,逃避惩处,臣请求依律严惩,不知道皇上能否同意?”

  自从法治败坏以后,那些皇亲国戚、大臣豪门的势力错综复杂,盘根错结,他们手眼通天,因此而不受征处的奸人不知道有多少。

  姚崇这一提议虽然很有见地,就是牵涉太广,就是殿里的大臣就有不少人牵涉其中。要是这一提议给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