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公主徒弟
��提起来了,该是试产的时候了。

  “热水上来!”陈晚荣一声令下,一队壮汉抬着热气腾腾的水桶上来。

  “芒硝,炭粉,加进去!”陈晚荣声音一落,壮汉们手忙脚乱的把芒硝、炭粉加到热水里,用棍子搅均匀。

  “装石英砂!”陈晚荣再次下令。壮汉们把石英砂、长石和石灰石装到坩埚里。

  “倒水!”在陈晚荣的指挥下,壮汉们把热水倒在坩埚里。

  再把坩埚吊到熔窑上去放好。现在的熔窑早就是火焰升腾,坩埚一放上去,很快就冒起了白雾。

  一个又一个的坩埚给吊上去,只一会儿功夫,熔窑上就烟雾腾腾的。众人看在眼里,惊在心头。

  这么多的坩埚,这阵势着实不小,远非当日那般小打小闹,陈晚荣看得都有些惊心。

  过了一阵,陈晚荣顺着楼梯,攀上了另一侧的高处,站在这里,可以很好的打量坩埚里的变化。虽然是使用间隙法生产,还是得观察,这是特意修的,可以站几十号人。

  叶天衡他们自然是不甘落后,紧跟着上去。众人一窝蜂的涌上去瞧热闹,可是,就那么大一个地方,不能呆更多的人,没有上去的,只有在下面焦急的等待,无不是伸长了脖子,好象长颈鹿一般,眼巴巴的望着上面。

  为了提高温度,陈晚荣派人去收集无烟煤。原本是想去宁县西山附近收,没成想叶天衡告诉他,这种东西在北方多的是,老百姓用来升火做饭,呼为“石炭”。

  煤的应用很早,不过,主是要在北方使用,关中地区用煤不多,西山的百姓不知北方百姓叫煤为“石炭”。陈晚荣还以为唐朝没有使用煤,要不是叶天衡告诉他,肯定还蒙在鼓里。

  幽州一带用煤很普遍,陈晚荣大喜,给沈榷写了一封信,没多久,沈榷就派人把石炭送来了。沈榷的确够意思,送了几万斤煤,足够陈晚荣用上一阵子了。

  沈榷完全按照陈晚荣的要求,送来的是热值大的无烟煤,这一燃烧,温度很高,陈晚荣他们站立处离坩埚的距离不近,依然是热浪袭人。幸好,今天天气比较冷,要是在大热天,肯定受不了。

  “这位子太近了,得远点。冬天还好,到了夏天,谁受得了?”陈晚荣心里转着念头:“得把这位子弄远点。远了,怎么看得清?哎呀,我真笨呀,有了玻璃,还怕看不清?我会做望远镜呀!”

  “望远镜?”陈晚荣一想到这三个字,差点摔在地上。

  陈晚荣上过战场,深知唐军战场指挥的不易,只能靠旗语传递情报。吐蕃决战之前,为了得到准确的情报,派了不少人去高处瞭望,再通过旗语把情况传回来,供郭虔瓘决策。

  要是有了望远镜,郭虔瓘只需要站到高处,就能把战场尽收眼底,决策更加准确,更加快捷。

  听别人汇报,与亲眼看见,那会相同么?

  要是再进一步,让那些将领人手一只望远镜,唐军的指挥更加灵活及时,战力更加强悍,这前景想想就让人头晕。

  陈晚荣重重一下拍在额头上,叫声:“我真是,连这都没有想到。快,下面的停下来,不要装了。把这些做好就行了。”

  瞧着陈晚荣那副激动的模样,叶天衡很是奇怪的问道:“小友,你又怎么了?不会是又想到新点子了?”

  “不必怀疑,他肯定想到了。”司马承祯笑着说。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