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三章 英美的态度
�大与中国、南华的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有力地支援了南华的经济建设和工业进步,使得安家军始终具备全面压制日军的能力,牵制了大量日本军队于西线!

  罗斯福制定“先欧后亚”的战略决策也是有其考虑的。

  在罗斯福看来,国力贫乏的日本绝对不敢主动进攻美洲,只能在中太平洋地区和澳洲大陆动歪脑筋,美国只需要源源不断地把军队和作战物资送往澳大利亚及中太平洋地区,就能把日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那儿,使得其无力东顾,这样一来,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里美国本土应该是安全的。

  相对于没有多少工业的日本,德国的威胁明显更大,毕竟自近代以来欧洲就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工业非常发达,一旦让德国彻底整合欧洲的力量,那么即便以美国的工业实力也无法与之对抗。更何况德国人的科技一直领先世界,军队的装备和数量冠绝列强,再加上拥有隆美尔、曼斯坦因、古德里安这样的名将,若任由其发展壮大,美国的未来堪忧。

  在这种情况下,盟国即便打败了日本,也会有可能输掉这场战争,而先把强大的德国先收拾掉,哪怕日本在这段时间占领了澳大利亚和中太平洋群岛,依然无法与整个自由世界对抗,败亡是迟早的事情。

  可惜罗斯福怎么也没想到,日本竟然别出心裁,首先在拉丁美洲动脑筋,阻断了巴拿马运河,挑动拉美各国与美国对抗,随后又利用严冬在阿拉斯加登陆,对美国本土进行南北夹击。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导致应变不足的美军一败再败,弄得情况终于不可收拾。

  让安毅赞佩有加的是。面对如此窘迫的境况,罗斯福依然满怀信心。其乐观的态度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一样发射着耀眼的光芒,他经常在电台上发表讲话。向国民报告战争的进展,确保美国民众战斗到底的决心永不动摇。他宣称:“不管我们的敌人……在面对胜利的诱惑时可能对我们采取什么行动——我们将像伦敦人民说的那样:‘我们都能承受。”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加倍予以还击!”

  日军进占芝加哥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统筹前线战事,罗斯福在白宫组建了一个名叫地图室的部门,他几乎整天泡在那里。听取各条战线上的情况汇报,并及时做出应对。罗斯福对自己以前在海军服役过感到骄傲,他对一位助手说:“我不需要人们向我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我能够领悟每一位将军的意图。”

  当然,罗斯福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他对于海军就有一种占有者的关怀,甚至亲自插手高级军官的提升和委派,为此马歇尔多次向罗斯福抱怨:“总统先生,在谈话时请不要把陆军说成‘他们’,把海军说成‘我们’,陆军和海军,都是你统帅的部队。”罗斯福虽然为此抱歉,但却一直没有办法把称谓纠正过来。这就使得战争初期,美国的军费大幅度向海军倾斜,导致陆军一直无法快速地武装起来,进而带来了种种恶果。

  五月十二日,罗斯福在华盛顿国际机场迎来了今年第一次出访他国的丘吉尔,随后两人同坐一辆车来到白宫。

  两人一进椭圆形办公室,立即互相转告消息。

  丘吉尔先报了个喜讯:“在皇家海军的努力下,我们击败了纳粹德国四处为恶的大西洋航母特混舰队,顺利收复了设得兰群岛和法罗群岛。并对德国人抢占的怀特岛进行了登陆作战,目前已基本把岛上的德国人分割包围,逐次歼灭,胜利是迟早的事情。

  “我们准备下个月对冰岛实施攻击,只要把冰岛拿下来,那么德国人的潜艇就失去了北大西洋地区最佳的补给港,我们受到严重威胁的大西洋航线的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富兰克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