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没有领袖的年代
9亿美元,转让给芝加哥报团的约定价格也只是3.3亿美元。

  由此可见,《纽约时报》到底有多贵!

  徐腾报了价,电话的对面一点声音都没有。

  这一刻,阿瑟-苏兹伯格估计是晕了,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是啊,我老人家怎么得罪你了,调戏你的情人了?

  “我的老人家啊,时间也不晚了,我这里还有客人,咱们就不多聊了,明天上午9点,我带着合同去纽约时报总部和你面谈吧。and……晚安吧,我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明天再谈!”徐腾用的是免提模式,将近一分钟后才终于等到对方的肯定答复,这就挂了电话,告诉陈健和伊丽莎白-福尔摩斯小姐,“看,我们又搞定了一桩生意,正如我说的,我们航行大海不靠桨,完全靠浪,浪的飞起啊!”

  伊丽莎白-福尔摩斯小姐虽然懂中文,但对于这种语境的用词含义,还是不太了解,整个人都有点懵圈。

  “他的意思是说,这个生意简直糟透了,但是,没关系,他就是有资本这么挥霍,反正能拿下来就是胜利。”陈健替伊丽莎白-福尔摩斯解释一下,示意她不用太放在心上。

  “噢,我真的觉得我的人生又升华到一个新境界了。”伊丽莎白-福尔摩斯唯有一声苦笑。

  “我就是这么任性,对不对?但是,我很喜欢这种任性,《纽约时报》的权威性,对美国和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彭博社急需的那种深度。我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因为我们已经拿下了《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以及《金融时报》。”

  徐腾肯定并不是一个会无聊任性到随意炫富的人,他要是这种人,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这种成就,更不可能有今天的这种特殊例外主义的地位。

  他选择答应阿瑟-苏兹伯格的报价,自然有其道理。

  “当我们收购《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传出去,迈克-布隆伯格就是再蠢也会觉察到,我们的目标是抢夺彭博社的业务,而且,我们随时可以通过并购路透社的方式,快速扩大市场份额。他无法收购路透社,因为那会在中欧美同时触及《垄断法》,那他唯一的应对策略就是收购《纽约时报》,稳固自己的市场影响力。”

  “我们要做的是一桩价值一千亿美元估值的生意,只要能成功,我们还用在乎这35亿美元的投资吗?何况,我也确实应该小小的炫富一次。”徐腾大致解释一下自己的想法,举杯和陈健提前庆祝一下,“顺便也告诉某些人,有钱才可以炫富,没钱就要稍微低调点。”

  “我倒觉得那种人是永远不会低调的,如果你看他不顺眼,我出手教训他。”陈健说的是陈某某,他也知道徐腾是在说陈某某。

  这个世界其实很尴尬。

  徐腾的捐款确实是比较吝啬的,大部分捐款都是用于科学研究,最终还是在补贴整个华银财团,姓陈的为了宣扬自己是中国首善,真的曾经攻击徐腾是假慈善,伪慈善。

  其实在国内,社会和慈善捐款比这个人多的富豪,没有五十个,也有三十个,反正他就是自己找了一个ngo组织买了一张证明奖状。

  另外呢,徐腾也好,江泰系商帮也好,大家这些年的社会捐款都还是很低调的,基本不予公开。

  “教训的狠点。”徐腾点了点头,让陈健将那个混蛋收拾一顿。

  “没问题。”陈健笑呵呵的答应下来,随即问徐腾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觉得巴西政府出售淡水河谷的机会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