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长安
��人,直接的被编入了军中,连带着几个他的弟兄一起。后来长安城被李渊的军队所攻破,阴世师被戮,李靖也被抓了起来,李渊虽然在入城之后赦免了许多人的罪过,但是对于城中曾经一度激烈抵抗的军队,李渊不能不深深地忌惮,于是将他们调离了长安城,而李渊自己的军队也同样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除了少量的精锐,大部分并不适合于进入城中驻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像张公瑾这样的,完全的由民壮构成的杂牌军,反而得到了一件美差,被征调到了长安城里,负责一系列的治安维护工作,毕竟,他们原本就是这座城市里面的百姓,拿起刀剑也没有几天,用来维护治安刚刚好。

  以上这便是张公瑾这些年来的全部经历,虽然有许多惊心动魄的地方,可是大部分的生活,还是非常的平淡,石青衣却没有说出自己这些年的状况,只是说自己还是如原来那样,东跑西跑的,然后,她却似笑非笑的对张公瑾说:问他想不想出人头地,做一把将军的梦,统领千军万马。

  张公瑾当然想,而且,这是早在许多年之前,石青衣就为他许诺过的,于是,他恭敬的问石青衣,自己要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就如同早年一样,石青衣再次的问了他一个相似的问题:“你觉得李渊其人,如何?”张公瑾知道,这是石青衣对他的考校,而他的答案将会决定石青衣对他的最终态度,其实,早在李渊大军即将大举进攻关中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张公瑾就已经开始留意各种信息之中对于李渊的描画,而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李渊守成有余,进取则略有不足,可以保护一方净土却也无法更进一步,但是随着李渊一战而定关中的局面形成,张公瑾也不由得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即便李渊的才干有所不及,然而他不是一个人,在他的身后,是一群足以弥补李渊的任何不足的优异团队,尤其对于李渊的第二子李世民,对于张公瑾来说,这位年纪轻轻却已经在关中一战之中展现出了足够的光芒的少年英雄,最少自己在他可是远远不及……

  面对着多年之后,石青衣的再次考校,张公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所有的自己的观察与思索的东西都一一相告,其实,张公瑾也已经隐约的觉得,统一天下,非李渊的这一支人马莫属,若非如此,他也不会继续留在军中,而是立刻走人了,毕竟想要成就一番功业,你的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那么你认为唐王次子李世民这个人怎么样?”石青衣再次问道。“英武果断,日后的大唐战神必定非其莫属!”张公瑾回道,然而当他的目光与石青衣平静的对视的时候,突然间觉得,自己的心中的一切都在面前的少女的面前毫无隐藏,这种感觉,终于让他微微的低下了头,声音也变得低沉:他低声说道:“李渊老了,而天下却依然动荡不安没有停止的征兆,只有能够力挫群雄,凭借武力统一的军界强者才能够还这个世间一个太平时节,而能够让天下归心的,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行,李世民英武锐利,我恐怕在李渊百年之后,能够继承李渊的事业的人,就是这位秦公殿下……”分明大唐统一天下的进程才刚刚开了一个头,然而在张公瑾的眼中,李渊的后继之事,已经没有了唐王世子李建成的事了。所谓的预言,其实也就是如此,并不意味着你能够比其他人拥有着更多的资源,财富,而是在于细微之处的敏锐洞察能力。对于张公瑾的考察,石青衣也终于满意了。

  “你很不错。”石青衣说道:“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勋。何况当今乱世。所以,我现在也想问一下你的意见,‘你愿意投入到秦公的帐下,成为他冲锋陷阵的一名小兵吗?’”秦公,就是现在李世民的爵位,所以相对应的,石青衣的另一个身份长孙静,当然也就是秦公夫人,虽然是名义上的,然而依旧可以拍板决定许多的事情,随手安排一个人也自然是小事一桩。对于石青衣的话惊讶的人,反而是张公瑾,虽然他早已猜测石青衣的身份可能大有来历,然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