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挽弓
��从不在李世民面前提起,希望一切顺其自然吧长孙无忌心想。

  石青衣找到了代替碧秀心的影子,呆在高家不想动地方了,长孙无蓉长期呆在净念禅院养病,长孙无忌则成了李世民的好友,如今正为了维持与对方的好感度不下滑而不断努力,李世民还是一如既往的带着一帮贵族子弟惹是生非打抱不平,为此和以独孤霸为首的一众纨绔子弟天天干仗,弄得这些贵族弟子的长辈,同朝为官的权贵们是头痛不已。就这样,大家都在各自的忙着各自的事情,不知不觉,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就在这一年,圣上亲征高丽,然而大败亏输,兵马辎重损失不计其数,圣上一世英名,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下诏征军事武勋世家诸人入洛阳,共同商定第二次远征高丽计划,作为当年当年威震西域的长孙晟的后人,长孙安业也因此来到了洛阳。洛阳虽大,但贵族就那么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因此与长孙无忌的见面也就多了,虽然畏惧那一众如狼似虎,天不怕地不怕的一众贵族子弟,但是依然对着长孙无忌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面带讥讽,恶语相向,弄得一众贵族子弟同仇敌忾,狠狠的打击报复了几次才停手,总之有这么个恶心的人出现在眼前,长孙无忌也是大受影响,因此跑洛阳的次数也少了一些,能多陪陪她的娘亲高庶云,也算是一得一失吧。

  第二年,大业九年春,圣上再度亲征高丽,兵锋直指辽东,誓不灭高丽不还,可惜这一次虽然对外战争准备的充分,没想到后院又出了乱子,杨玄感起兵谋反啦天下震动,两京危急,当今天子急忙从辽东撤军,昼夜兼程火速回师。平定叛乱,因此,已经几乎打到高丽的都城的一系列战果也不得不全部放弃,太可惜了。

  杨玄感,杨素之侄,杨素因有大功与本朝,被封为公侯,死后无子嗣,故爵位由侄子继承,隋朝两代帝王,皆得国不正,因此猜忌的心思颇重,对于这位在皇权争斗中立下大功的功臣也自然是处处提防,杨素也不甘坐以待毙,因此秘密准备谋反,然而无论什么事情做得多么隐秘,都会露出一丝蛛丝马迹,杨素的准备渐渐被圣上所察觉,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杨素不得不自杀以示自己并无反心,杨素既然一死,当今圣上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自然也就不能追究了,还将他的爵位继承给他的侄子,没想到杨玄感却也同样继承了他叔叔的谋反的一切准备工作,并且还等到了一个他叔叔没有等到的时机。

  杨玄感起兵,得到了一个人的大力支持,这个人,就是后来一手颠覆了大隋的根基,几乎称王称霸的李密。李密同样是陇右军事贵族的后人,起先祖更是与宇文泰,李虎独孤信等人同时代的八大柱国将军之一,后来隋朝建立,原周朝的大将多数明升暗贬,调离军队而代以地位很高却没有实权的爵位,李密一家也同样如此,为此,可以说原陇右军事武阀与当朝皇帝的怨念是很深的。加上当年先皇夺位,为了巩固皇权而掀起的血雨腥风,使得众贵族门阀们一个个如履薄冰,唯恐一个不慎,大难临头,因此杨玄感谋反只是一个先例,后续的叛乱将在未来持续出现。

  李密为杨玄感出了三条计策,即上,中,下三策。与高丽联合,趁着天子身在辽东,出兵把守住辽东的关隘要害使天子进退不得,进则有高丽,后则有我们,不用交战就可以将天子擒获,此为上策。西进长安,与当地的贵族达成协议,然后慢慢的消除陛下的影响力,那时即便天子回来,也因为关中空虚而无可奈何。此为中策。

  也可以就近进攻洛阳,不过洛阳城池坚固,而且要是一百天之内攻不下来,等到援兵到达,我们就危险了,这是下策。应该说李密的计策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很可惜,他的搭档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笨蛋,杨玄感既不选用上策,也不选用中策,而是直接进攻洛阳,洛阳城及其雄壮,急切难下,杨玄感所部顿挫于坚城。而当今圣上听闻洛阳又变,又立即回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