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自食其果
��明说,暗地里的动作却急了些。好在纪岚地位不高,除了打着某些算盘的魏王外,无一人察觉到了匡敏的异常。谁能想到,什么都打点好了,纪岚自己却想不开呢?
只有魏王。
匡敏对圣人的忠诚无可动摇,想要用复仇等借口打动他非常艰难,反而会引起他的防备。魏王深谙人心阴暗面,知匡敏未必真的很喜欢纪岚,甚至对家人的感情都是淡淡的。只是一直自卑阉人身份,待到纪岚出现后,心中的缺憾忽然有了弥补的地方,将光宗耀祖的希望压在纪岚身上罢了。
纪家因纪岚而在地方上得势,崛起得太快,不知收敛,自然得罪了一些人,现在已到了墙倒众人推的时候。魏王便派心腹幕僚纪鸣前去帮衬纪家,借此与匡敏谈判——纪家想再走正路怕是有些艰难,想要保住他们的富贵也无妨,只要与皇室搭上关系,不就好办了么?
“穆家人是人,纪家人同样是人。”匡敏不疾不徐,不紧不慢地说,“魏王殿下履行了承诺,老奴自会为他在圣人耳边说几句好话。”
匡敏是什么人?他八岁就陪伴在圣人旁边,陪圣人读书习武,替圣人受罚,将圣人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战场上也舍命救了圣人好几回。圣人特允他陪葬皇陵,连墓室都修好了,可见荣宠之至。
这样的一个人,偏偏又不爱弄权,不贪钱财,圣人如何不信他?他有事没事就见缝插针地帮魏王说两句好话,魏王的刻薄寡恩就变成了不得已,圣人对魏王的印象还不得慢慢扭转过来?
秦琬本想说魏王是否安插了人到怀献太子身边,有没有经没经你的手,却压下这份心思,唇角噙了一抹笑意,淡淡道:“匡大人见多识广,难道就没想过魏王毁约的可能?”
若是三四年前,匡敏当然是将信将疑的,他之所以不同意纪家公然将纪清露送上京,为得也是这一层顾虑。但现在正是魏王要靠着他的时候,魏王只怕要求爹爹告奶奶,恨不得纪清露的肚子里立刻就蹦出一个男孩来,魏王岂会毁约?当然了,匡敏也不是一味自信之人,他能熬过那么多场腥风血雨,自是胆略与谨慎兼备,闻言便道:“县主请说。”
“若不是犹关性命,我也不会揭开这层伤疤!这对我来说可不是什么光彩事。”秦琬自嘲地笑了笑,“我的夫婿苏彧倾慕魏嗣王妃邓凝许久,六年前苏荣的长随跟着我,六年后他仍旧忘不了她,您说,魏王会不会知晓此事呢?”
匡敏心中一突,神色也不复方才的平静。
知道的,几乎是第一时间,他就很肯定地下了论断。
裴熙都将苏荣的伴当送到了大理寺,魏王即便一开始不知道,被裴熙这样扇耳光后,怎能不去了解前因后果?
匡敏跟在圣人身边,岂能不明白圣人对邓疆的评价?若非朝中一时无人,哪能轮得到邓疆做宰相?冒着得罪军功卓著的苏锐的风险,揽上邓疆这个声名狼藉的累赘……匡敏的脸色已有些不好看了。
这便是时间和距离的好处了,匡敏一直跟着圣人,明白圣人从头到尾就不喜欢邓疆,魏王不知道啊!首相老迈,成天想着告老还乡;次相野心勃勃,势力极大,谁会舍次相就首相?再说了,圣人也是这两年明着对邓疆露出了不满,在此之前有几个人能猜到?还当邓疆为非作歹都是圣人纵的呢!
匡敏本就不怎么信任魏王,若是纪清露真生了男孩,看在自家能做皇子外家的份上,他兴许会卖力几分,现在嘛,魏王很难得到他的提点,更别说通风报信了。秦琬正是猜到了这一点,慢悠悠地说:“还有一桩事,您怕是不知道吧?五六个精通妇科、寒症的太医联手确诊,口口声
只有魏王。
匡敏对圣人的忠诚无可动摇,想要用复仇等借口打动他非常艰难,反而会引起他的防备。魏王深谙人心阴暗面,知匡敏未必真的很喜欢纪岚,甚至对家人的感情都是淡淡的。只是一直自卑阉人身份,待到纪岚出现后,心中的缺憾忽然有了弥补的地方,将光宗耀祖的希望压在纪岚身上罢了。
纪家因纪岚而在地方上得势,崛起得太快,不知收敛,自然得罪了一些人,现在已到了墙倒众人推的时候。魏王便派心腹幕僚纪鸣前去帮衬纪家,借此与匡敏谈判——纪家想再走正路怕是有些艰难,想要保住他们的富贵也无妨,只要与皇室搭上关系,不就好办了么?
“穆家人是人,纪家人同样是人。”匡敏不疾不徐,不紧不慢地说,“魏王殿下履行了承诺,老奴自会为他在圣人耳边说几句好话。”
匡敏是什么人?他八岁就陪伴在圣人旁边,陪圣人读书习武,替圣人受罚,将圣人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战场上也舍命救了圣人好几回。圣人特允他陪葬皇陵,连墓室都修好了,可见荣宠之至。
这样的一个人,偏偏又不爱弄权,不贪钱财,圣人如何不信他?他有事没事就见缝插针地帮魏王说两句好话,魏王的刻薄寡恩就变成了不得已,圣人对魏王的印象还不得慢慢扭转过来?
秦琬本想说魏王是否安插了人到怀献太子身边,有没有经没经你的手,却压下这份心思,唇角噙了一抹笑意,淡淡道:“匡大人见多识广,难道就没想过魏王毁约的可能?”
若是三四年前,匡敏当然是将信将疑的,他之所以不同意纪家公然将纪清露送上京,为得也是这一层顾虑。但现在正是魏王要靠着他的时候,魏王只怕要求爹爹告奶奶,恨不得纪清露的肚子里立刻就蹦出一个男孩来,魏王岂会毁约?当然了,匡敏也不是一味自信之人,他能熬过那么多场腥风血雨,自是胆略与谨慎兼备,闻言便道:“县主请说。”
“若不是犹关性命,我也不会揭开这层伤疤!这对我来说可不是什么光彩事。”秦琬自嘲地笑了笑,“我的夫婿苏彧倾慕魏嗣王妃邓凝许久,六年前苏荣的长随跟着我,六年后他仍旧忘不了她,您说,魏王会不会知晓此事呢?”
匡敏心中一突,神色也不复方才的平静。
知道的,几乎是第一时间,他就很肯定地下了论断。
裴熙都将苏荣的伴当送到了大理寺,魏王即便一开始不知道,被裴熙这样扇耳光后,怎能不去了解前因后果?
匡敏跟在圣人身边,岂能不明白圣人对邓疆的评价?若非朝中一时无人,哪能轮得到邓疆做宰相?冒着得罪军功卓著的苏锐的风险,揽上邓疆这个声名狼藉的累赘……匡敏的脸色已有些不好看了。
这便是时间和距离的好处了,匡敏一直跟着圣人,明白圣人从头到尾就不喜欢邓疆,魏王不知道啊!首相老迈,成天想着告老还乡;次相野心勃勃,势力极大,谁会舍次相就首相?再说了,圣人也是这两年明着对邓疆露出了不满,在此之前有几个人能猜到?还当邓疆为非作歹都是圣人纵的呢!
匡敏本就不怎么信任魏王,若是纪清露真生了男孩,看在自家能做皇子外家的份上,他兴许会卖力几分,现在嘛,魏王很难得到他的提点,更别说通风报信了。秦琬正是猜到了这一点,慢悠悠地说:“还有一桩事,您怕是不知道吧?五六个精通妇科、寒症的太医联手确诊,口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