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回 赤霄长谈
也在侍郎府一案后从人间消失,后来就再也见不着了。”

  杨湛只得无奈的叹了口气。

  “倘若他还活在世上,相信一定会在黄山山域。”傅三思沉思片刻后说道。

  “这是为何?”杨湛不解的问道。

  “陶雍性情孤僻,且多有智谋,定懂得最危险之处就是最安全之处的道理。”傅三思说道。

  “多谢傅道长赐教。我定会去黄山寻找那陶雍查清真相。”杨湛坚定的说道。

  “杨湛,你父母及外祖一家遇害事,背景相当复杂,除了有朝廷势力之外,还有金人的身影。而参与其中的武林人士,不过是些被钱财收买的下等人物。”傅三思叹息道。

  “金人的身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杨湛困惑的说道。

  “江湖传言,在方万里遇害当日,有一干金使悄悄前往侍郎府,这些江湖人士便认定方万里通敌,遂将金使与方府上下悉数杀尽。后来朝廷为此向金国赔上巨资谢罪,才勉强化去一场纷争。”傅三思遗憾的说道。

  “外祖公正廉洁,在任时一心救国,岂会是通敌之人?必是朝堂奸佞为了陷害他而故意设计的。”杨湛愤慨的说道。

  “方侍郎铁骨铮铮,我也曾有耳闻,稍有心智之人都不会相信这样的话语。方侍郎被害确有党派嫉恨原因,但又绝非单单如此。”傅三思亦是悲凉的说道。

  “傅道长的意思是?”杨湛追问道。

  “彼时金强宋弱,试问朝堂上哪一派有能力支配金使去到方府?何况此时金兵在淮河北岸一字排开,大有踏平赵宋之势。而此时杀戮金使,岂不正为他们南侵提供借口?”傅三思焦虑的说道。

  杨湛这才恍然大悟起来,连连说道:“这背后主使是要挑起宋金战事,实在是太狠毒了。”

  “不错,表面看他们是为了坐实方侍郎通敌罪名,实际上却是要将赵宋推向战乱的深渊。但当年方案乃皇帝御批要案,朝廷官员悉数知晓,却为何连这样的道理都看不清楚,还铤而走险的下了这一步棋?”傅三思遗憾的说道。

  “看来这个幕后主使不仅势力巨大,还极尽算计本事,却才能瞒天过海的办下这阴毒计谋。”杨湛愤怒的说道。

  傅三思点点头,也认可杨湛的看法。

  “我曾请教过一位高人,他说当年外祖一案乃是万俟卨、汤思退等奸佞牵头陷害。会不会是这二人投靠金国,要借此事与金兵里应外合?”杨湛思索着说道。

  “一开始我也曾这么想过,但后来二十年却也天下太平,便说明他们并无串通金国。且二人浸淫官场数十年,不可能看不穿其中风险呀?”傅三思困惑道。

  杨湛与傅三思随即陷入一阵沉默之中。良久之后,杨湛终于先说了起来:“当年外祖惨案中,却是谁能指挥得了金使?”

  “金使乃金国国主指派,等同我大宋钦差大臣,若非金国国主下令,却是谁也指挥不了他们的。而彼时的方案乃处机密阶段,纵然他有意制造事端,也绝不可能这么快、这么准时的安排。”傅三思认真的说道。

  “傅道长,我有一事相问您?”杨湛凝眉说道。

  “请说。”傅三思则慈祥的答道。

  “那些金使是死于侍郎府内的吗?”杨湛问道。

  “方侍郎一生以抗金为己任,怎么会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