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古董的时尚
�的自主活动,将成为教学的总特征。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发挥主观性呢?我向学生做了动员,鼓励他们要有自信心并保证不贬损他们。学生们很受感动,纷纷表示积极配合老师,主动学习。

  每篇课文按四大步骤进行:预习→课堂→训练→复习。首步预习就是一个很好的行为,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把以前教师承包的全部内容分给学生一部分,自己不能独霸讲台,让学生和我共登讲台,方式不单一,有时师生共站讲台上,有时我下讲台,让学生一个一个地上台或在课桌旁讲述。譬如,《季氏将伐颛臾》,让全班学生像老师一样备课,发给他们活页教案,并在教案上写上“我也当回老师”几个字。然后,毛遂自荐和推荐选拔出四个学生来承担授课任务(107班王英杰、马丽丽,108班常艳、**南),他们讲得很不错,学生们也很捧场合作。当然,我也辅导了他们。这也属于全员参与,有了整体性。新型教学老师是平等的首席,我的步子已超越了这个概念。有时,我让学生提出课文的学习目标,他们做得也很好,甚至重、难都找的很好。老师的作用呢,就是指导、修正、拔高、总结、评价这一类工作。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开发,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做到了教学原则中的主体参与的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

  对学生还要分层指导,要体现个性差异,教师不要泯灭个性的火花。个性往往体现了创造性,个人看法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所得。对每个学生的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我从不贬损而常让学生掌声鼓励。一个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语文学科,绝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发明创造,但学生能有个性的见解,难能可贵,这也可以算做是创造能力的显现,也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吧。而这种创新精神的诞生,是必在教师营造一种创新氛围中才能得以显现。我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上,十分注意创设这种情境,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而有自主的思维空间和显示个性的空间,我不情愿他们成为被动者,在课堂上,我很少提名道姓地让学生回答问题,总是提倡、鼓动,实施主动地自由地发言。所以,我的课堂是活跃的、轻松的、快乐的,这是我几十年教学的一贯主张,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在愉悦中度过,并得到美的享受。本来嘛,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不要像苦行憎一样枯燥无味。上课时,只要是不违犯纪律,学生们可以,可以喊,我从不训斥和压制。这种氛围的设置,尤其是“轻松”一条,还有技巧,学生们学语文不感到难和累,这与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有相当大的关系。我十分注意这一。刘畅畅的文章:“幽默是很时髦的,因幽默的语言使人乐于接受,印象极深……语文老师的课堂既讲了知识又幽默风趣,使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在几年之内以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也使教室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多重要,概括地,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幽默风趣。

  另外一种技巧就是教知识的问题了,就是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方法及规律。讲到难时,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些比喻、类比及生活中的常识,电视中的相应知识及情节,这样讲,难就排除了,解决问题时要抓到儿上,一语中的就会迎刃而解。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创新,“兴趣是第一任老师”,没有兴趣很难办成事情和成就学业。为了这一,教师要不断地变幻手法,改变方式,总有新鲜味道,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习,比如,讲授《鸿门宴》这篇文章,就由学生自愿扮演楚汉双方人物读译课文,学生们争着扮演角色,而且表演得活灵活现,效果甚佳。

  另外,利用组讨论这种方式也很有效,前后桌几个人一个组,推出代言人,在全班进行争论,结果搞得热火朝天。有的问题,用了抢答法,进行评比。有时还可以写文章的形式让学生写出对本教材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