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以素质教育为纲 加强语言教学
表达。

  第二,要抑扬顿挫

  俄国契诃夫:“在一般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音色不美,拗口的词”,要抑扬顿挫,讲求音乐美。

  第三,要雅俗共赏

  课堂用语除了庄重典雅之外,还可用通俗之语。这俗话指广泛流行而又生动活泼的谚语、熟语、歇后语等,增强教学用语的趣味性,与庄重典雅之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教学用语要达到: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通俗易懂具有大众性,循循善诱具有启发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二)文明教育培养情操

  从学生语言的不文明现象中可见,他们的道德情操是不规范化的,必须对学生进行文明(德育)教育。霍姆林斯基把德育看做是全面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的成分”,他认为这一原理不是人为的规定,而是社会对教育(包括学校教育)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学生有了高尚美好的情操才能有文明的语言。

  (三)精心辅助培养能力

  这指教师对学生本身进行的具体工作,它十分重要而艰巨。这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并付出辛勤的代价才能奏效。

  具体做法:

  1要教会话

  既然学生存在着不会话和不好话的毛病,教师就要教他会话,“好”话,这也是一个最起码的标准。

  怎样教呢?

  一要结合实例讲解词义、作用及使用方法,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填补空白;二要以教材为蓝本,分析作者是怎样话的,使学生得到操作的启蒙,积蓄潜力;三要引导学生模仿着和写,使学生能把话好,有创造力。

  消灭错别字

  怎样消灭错别字呢?

  吕淑湘在《错字议》中了一些办法,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办法:

  第一,记住字的读音和形体

  平时教生字时,就要求学生把字的读音和形体结构记住,力争多记一些,到具体使用时可避免失误。

  第二,掌握字的意义和用法

  只要一接触生字,就要把它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透掌握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选用时就不会出差。

  第三,结合语境来选用

  写字时,使用者(学生)必须对字的上下文的语境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明白具体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选用与之相应的字体,可避免错别字,尤其是要注意区分形近与音近的字。

  第四,利用六书造字法辨别

  汉字的特之一是表意的,从六书造字法中更能印证这一。如形声字,有形旁和声旁,具体方法可看《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但这条规律不能百发百中。

  第五,多复习常运用保正确

  中国汉字有几千个,不可能一下子记住,要经常复习,不厌其烦。经常使用也是一个好办法,常用,记得牢用得好,俗话不是“熟能生巧”吗?

  多读多写

  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学语文所用的种种方法的高度概括,除此之外,尚未发现其他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