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串联(二)
本来依着他姐姐的意思,是准备送去跟着胡二在老营里面做小吏的,只是这小子今年才刚刚束发,一个十五岁的小屁孩子虽然在明朝已经可以当爹了,但是胡二实在不敢把他带到老营的那个大染缸里面去,万一学坏了的话,家里的那头母大虫可是要吃人的。
陈文的南塘营在大校场轻松击溃中营后,不光是王翊和王江对此颇为重视,老营的官吏将校们也大多颇为敬畏,就连被他击败的那个中营的方守备也对陈文推崇备至,尤其是在庆功宴后更是如此,整个老营也就褚素先对陈文充满了鄙夷和仇视,不过这已经被胡二选择性的无视了。
平日客串包打听的胡二稍一扫听,便看出了端倪,陈文治军的严谨实在耸人听闻,而他也听王翊说过,一支军队如果军纪严明,那么打败仗的可能就会比其他军队小很多。
胡二思量着,虽然入营吃苦是少不了的,但是有这么个将主在,总不至于小小年纪就去沾吃喝嫖赌那一套吧。基于这个考虑,他便斗着胆子探了探他老婆的口风,结果谁知到他老婆立刻拍板让他运作此事。
至于原因倒很是简单,张俊祖上也是军户出身,他姐姐觉得既然戚继光的祖上是军户,戚继光能够成为名将,眼前这个陈将军祖上也是军户,以后也有希望成为名将。那么谁知道她们老张家祖上会不会冒青烟,让她这个一向聪明伶俐的弟弟也跟着青史留名,甚至成为名将呢。
只不过,哪怕顶着家中那个拿名将当白菜卖的大王的号令,身为小喽啰的胡二还是没敢问陈文给他妻弟要个官儿当当,因为他知道陈文那个连褚素先都敢当众殴打的性子肯定不会答应,所以他只说是让张俊给陈文当个跟班。而陈文见这小子识字也一口答应了下来,并安排在身边做个亲兵。
虽然有个在家说一不二的姐姐,但是张俊这小子显然没有学到那份霸气。此刻的他正形似他姐夫在他姐姐面前那般,走在那匹白马的身前,替陈文牵马坠蹬。用他的话说,来之前他姐夫说了,亲兵就是要给将主当好马前卒的。
很快,这一行人便来到了山下的镇子,还是一个月前的镇子,也还是一个月前的城隍庙,陈文再次在那个张贴榜文的地方把新的募兵榜文贴了上去。只是这一次他并没有再花钱让那个算命先生宣读榜文,而是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新晋的、也是唯一的亲兵张俊来完成。对此,那个算命先生见状还用哀怨的眼神很是扫了几次陈文和张俊等人,似乎颇为不满。
不同于上次,陈文在使用不花钱的童工宣读榜文的同时,还支起了一个大锅,而里面则是一锅浓得插进筷子都不倒的粥。当兵吃粮,光靠说的肯定没有实实在在的吃食来得有说服力。
果不其然,这锅粥一熬出香味,本来还忌惮着陈文那身山文铠以及那一众撑场面的南塘营将士的围观者们便都凑了过来,就连只是路过的只要没有急事也来看个热闹。城隍庙外,很快就人山人海了起来。
由于大兰山明军在起事以来数次击溃清军,王翊又是四明山一带明军的名义统帅,这大兰山的防区左近还是比较太平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清军占领区的百姓也开始为了免于乱兵酷吏的压迫逐渐向这里聚集,整个大兰山防区的镇子和村庄里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多了很多原本并非此地的百姓。
由于这里的田土远不如清军占领区多,甚至相对贫瘠,可是又要养着一支大军护卫此地的安全并试图收复更多失地,大兰山的明军也只能保证自己不去劫掠百姓,对于赈济一事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故此,那些新进来到此地的、或是本就贫寒的百姓很多人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求生,卖儿卖女、卖身为奴的也并不少见。只是,此时乃是乱世,官�
陈文的南塘营在大校场轻松击溃中营后,不光是王翊和王江对此颇为重视,老营的官吏将校们也大多颇为敬畏,就连被他击败的那个中营的方守备也对陈文推崇备至,尤其是在庆功宴后更是如此,整个老营也就褚素先对陈文充满了鄙夷和仇视,不过这已经被胡二选择性的无视了。
平日客串包打听的胡二稍一扫听,便看出了端倪,陈文治军的严谨实在耸人听闻,而他也听王翊说过,一支军队如果军纪严明,那么打败仗的可能就会比其他军队小很多。
胡二思量着,虽然入营吃苦是少不了的,但是有这么个将主在,总不至于小小年纪就去沾吃喝嫖赌那一套吧。基于这个考虑,他便斗着胆子探了探他老婆的口风,结果谁知到他老婆立刻拍板让他运作此事。
至于原因倒很是简单,张俊祖上也是军户出身,他姐姐觉得既然戚继光的祖上是军户,戚继光能够成为名将,眼前这个陈将军祖上也是军户,以后也有希望成为名将。那么谁知道她们老张家祖上会不会冒青烟,让她这个一向聪明伶俐的弟弟也跟着青史留名,甚至成为名将呢。
只不过,哪怕顶着家中那个拿名将当白菜卖的大王的号令,身为小喽啰的胡二还是没敢问陈文给他妻弟要个官儿当当,因为他知道陈文那个连褚素先都敢当众殴打的性子肯定不会答应,所以他只说是让张俊给陈文当个跟班。而陈文见这小子识字也一口答应了下来,并安排在身边做个亲兵。
虽然有个在家说一不二的姐姐,但是张俊这小子显然没有学到那份霸气。此刻的他正形似他姐夫在他姐姐面前那般,走在那匹白马的身前,替陈文牵马坠蹬。用他的话说,来之前他姐夫说了,亲兵就是要给将主当好马前卒的。
很快,这一行人便来到了山下的镇子,还是一个月前的镇子,也还是一个月前的城隍庙,陈文再次在那个张贴榜文的地方把新的募兵榜文贴了上去。只是这一次他并没有再花钱让那个算命先生宣读榜文,而是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新晋的、也是唯一的亲兵张俊来完成。对此,那个算命先生见状还用哀怨的眼神很是扫了几次陈文和张俊等人,似乎颇为不满。
不同于上次,陈文在使用不花钱的童工宣读榜文的同时,还支起了一个大锅,而里面则是一锅浓得插进筷子都不倒的粥。当兵吃粮,光靠说的肯定没有实实在在的吃食来得有说服力。
果不其然,这锅粥一熬出香味,本来还忌惮着陈文那身山文铠以及那一众撑场面的南塘营将士的围观者们便都凑了过来,就连只是路过的只要没有急事也来看个热闹。城隍庙外,很快就人山人海了起来。
由于大兰山明军在起事以来数次击溃清军,王翊又是四明山一带明军的名义统帅,这大兰山的防区左近还是比较太平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清军占领区的百姓也开始为了免于乱兵酷吏的压迫逐渐向这里聚集,整个大兰山防区的镇子和村庄里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多了很多原本并非此地的百姓。
由于这里的田土远不如清军占领区多,甚至相对贫瘠,可是又要养着一支大军护卫此地的安全并试图收复更多失地,大兰山的明军也只能保证自己不去劫掠百姓,对于赈济一事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故此,那些新进来到此地的、或是本就贫寒的百姓很多人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求生,卖儿卖女、卖身为奴的也并不少见。只是,此时乃是乱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