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兵法
��着讲了下去。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这段话有点长,而且孙武子所要讲述的东西也是要分成两部分来理解的。”

  “首先是五个对于战争的胜负影响比较大的方面:第一便是人和,说明白了,老百姓愿意和朝廷同甘共苦,便会留下来出粮出丁,要是不愿意就会流亡他地或者为敌人效力,这会影响到最终的胜负。”

  “举个例子吧,本将以前讲过陈庆之的一个手下败将叫做侯景。侯景在陈庆之死后,起兵作乱,起兵之初,梁国的百姓竟然出现了乐于迎他这个叛逆外加胡人入城的现象。”

  “本将查过当时的史书,那时梁武帝信用同族兄弟,而他这些兄弟则在各地胡作为非,闹的民怨沸腾,而这位天子却始终在纵容。当侯景起兵后,很多百姓都觉得侯景再差也应该比那些动辄杀人放火,抢夺民财妇女的王爷强吧,于是就出现了上面的现象。”

  “所以,民心很重要,我们大兰山王师就是因为民心所向才能屹立至今,当年的岳家军和戚家军也都有着这样的军纪,所以百姓才乐于为岳王和戚少保所用。而这也就是本将今天所公布的军法之中,无论是前半部分的条例还是后半部分的军法,都一再强调不许劫掠百姓的原因。所以,诸君要记住,无论是谁,只要劫掠百姓,本将立杀之,也包括本将在内!”

  “卑职明白!”

  陈文舒了口气,这样讲的效果果然比下午那样干巴巴的拿斩首吓唬人要强。“今天讲课结束后,你们也要把这一点讲给你们的部下,这要当做军事任务来对待!”

  在得到了一定完成任务的回答后,陈文继续开讲:“第二和第三便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天时便是昼夜、晴雨、冷热以及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地利就更加直观了,比如路途的远近、道路是否平坦、经过之处有无容易设伏的地方以及所在地是否利于进退,这些都算是地利的范畴之内。”

  “相比地利,天时有时会被忽视,本将举个例子,唐朝时的李愬雪夜袭蔡州。”

  “李愬是唐朝名将李晟的儿子,唐宪宗元和年间,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度拥兵自立。彰义军辖区有蔡州一地,那里民风彪悍,和本朝的金华相似。不过金华出的是好兵,而唐朝的蔡州人则一向号称为蔡贼,后来的吃人魔王秦宗权、孙儒所引发的那场大乱也是蔡州人发起的,还有吴越王钱缪在世时的那场武勇都之乱,也是由武勇都这个蔡州军事集团发起的。”

  对于秦宗权和孙儒,陈文的军官们皆是一脸迷茫,就连楼继业也不例外。可是一提到钱缪,他们就知道了,毕竟钱塘江海堤就是此人占据两浙时建造的,为浙江百姓造福。只有李瑞鑫还是一脸迷茫,而这倒也不怪他。

  “有这样的强兵,再加上其他藩镇的支持,唐军屡战屡败,宪宗皇帝便改用李愬为主帅,出兵平叛。李愬于这一年的十月,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利用蔡州叛军心怀松懈的机会,偷袭蔡州得手,一战平定叛乱,被后世兵家称为经典战例。”

  “哦。”陈文引用的这个例子里面涉及了昼夜和风雪两个天时的要素,听课的军官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