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理念
br />   “我将历史上出现过的兵种分为四大类,即是重骑兵、轻骑兵、重步兵和轻步兵。这里的轻重并非披甲,而是他们在战场上负责执行的作战任务。”

  “即是重骑兵持马刀、骑枪冲锋,轻骑兵持弓箭、投石索骚扰,重步兵持长枪、刀盾列阵进攻防御,轻步兵持弓箭、弩机、火铳、火炮作为火力支援。”

  说到这里,李瑞鑫觉得自己模模糊糊的触碰到了陈文口中的理论的脉搏,只是依旧不太清楚罢了。

  见李瑞鑫还有些迷茫,陈文想了想,说道:“这样说吧,两个骑兵,一个顶盔掼甲把自己和战马包得密不透风在阵前持弓箭射击,另一个则是人马皆一丝不挂持马槊冲锋,哪个是重骑兵?哪个是轻骑兵?”

  听到这里,李瑞鑫恍然大悟。“自然是冲锋的是重骑兵,射击的轻骑兵啦。”

  “回答正确。”说着,陈文微笑着双手拊掌,这李瑞鑫不愧是黄得功亲兵出身,对于军事的领悟能力很是不错。

  “我所说的兵种相克理论就是在同等训练程度、军官指挥能力和平坦无干扰地形等理想条件下下,战场上会普遍出现的重骑兵克制轻步兵、轻步兵克制轻骑兵、轻骑兵克制重步兵、重步兵克制重骑兵的战场常态。”

  听到这里,李瑞鑫呆若木鸡,呼吸越加的沉重起来。这些理论就仿佛在他的脑海里设置好的定时炸弹被引爆一般,让他感到无法呼吸。

  陈文所说的他很清楚,无论是从黄得功那里,还是从他的父亲兄长口中,他得到了很多关于战阵之上出现什么状态,使用什么兵种应对的经验之谈。

  可是这些却从来没有人总结过!

  李瑞鑫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能够称之为名将的人,但是能够被历朝历代所膜拜的兵圣只有孙武子一个人而已,因为他的《孙子兵法》为后世兵家所传颂。当然,本朝的戚少保凭借着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绩和那几部为天下武人研读和收藏的兵书,俨然成为了新一代的兵法大家。

  可是,眼前这个年纪和自己相仿的读书人,却只是凭借着读书就能将武将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不传之秘总结成理论,这难道就是天纵奇才吗?实在是太过于耸人听闻了。

  眼见于此,李瑞鑫决定考一考陈文。

  “陈先生,您说轻步兵克制轻骑兵,这是一定的吗?”

  陈文想了想,回答道:“轻步兵之所以克制轻骑兵是因为步弓、弩机之类的武器要比骑弓射程要远,而且在地面上比在马上更容易拉弓。所以,这在理想条件下是一定的,但是战场上却不一定会如此。”

  “一旦轻骑兵放弃了对射,冲杀到轻步兵眼前,凭借着其携带的马刀和马匹的冲击力发起冲锋的话,就可以完成从轻骑兵到重骑兵的转换,形式自然会被逆转,所以战阵之上轻步兵需要重步兵保护。”

  “不过,这也只是轻骑兵面对轻步兵和轻骑兵这样的投射兵种才会如此,如果轻骑兵有这招去冲击重步兵的大阵或者是和重骑兵对冲,那么只会死的很惨。”

  “既然您说到了转换,那么轻步兵可以转换为重步兵吗?”

  “可以,不过要看他面对的谁?如果他只是面对同样的轻步兵的话,这样做可以,但是其他兵种就不行了。比如面对重骑兵,重步兵靠的是长枪结阵才能克制重骑兵冲锋,就连刀盾手这样的重步兵都不行,更何况只是客串的轻步兵呢。”

  “轻骑兵既然克制重步兵,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