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收青壮建势力(千八票加更)
�!

  一技傍身者,收!

  铁匠、木匠、泥瓦匠、能写会算,都算是有一技傍身。

  凡被周鼎收下之人,每日可获得二斤粮食。

  消息一出,聘者如雨!

  元朝的一斤粮食接近六百克,二斤粮食,足可让一家三口吃饱,就算是一家五口,也勉强够用。

  对于路上的难民来说,粮食就是他们的命!

  莫说给两斤粮食,周鼎就算每天只给难民两碗稀粥,这些难民也会毫不犹豫的跟着周鼎!

  两日之后,周鼎的队伍已经相当庞大,手下有青壮三百多,算上家属等人,总人数已经过千。

  手艺之人也招到不少,其中有木匠十几人,泥瓦匠数十人,能写会算者两人。

  这两个能写会算之人,一个姓魏,名友成,一个姓许,名耀祖,二人都是湖广之人,

  魏友成三十岁左右,父母已故,家中之前经营着一间酒楼,生意还算不错。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魏家赖以为生的酒楼,被生意上的竞争对手,勾结当地领兵的元人将军霸占。

  魏友成跑到县衙上告,当地知县不敢管!

  元人将军得知魏友成竟敢上告,勃然大怒,要把魏友成赶尽杀绝。

  魏友成侥幸先一步得到了消息,连夜带领妻女一路西逃。

  徐耀祖不到二十岁,父亲早亡,家里有十几亩田地,刚刚娶妻,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乡里的地主为了霸占他家的田地,花钱买通了县官和证人,诬告徐耀祖通匪。

  通匪这种事情,不管是不是事实,一旦沾上,轻者锒铛入狱,重者是抄家灭族。

  县衙的捕快前来锁拿徐耀祖的时候,同村在县衙当差的堂兄,先一步跑回村里,把消息告诉了徐耀祖。

  徐耀祖心知:若是被拿进县衙,再也休想出来,于是乎,当即带着母亲和妻子,一路西逃。

  为什么都往西逃呢?

  若是往南,南方到处都是起义军作乱。

  若是往北,北地则是元朝的势力。

  若是往东,东面有元朝和起义军频频交战。

  往西则不同,越是往西,越是地广人稀,越是往西,元朝的统治越为薄弱,

  周鼎意外的得到了两个能写会算的人,心里十分高兴。

  元朝时期,能写会算的人,已经属于难得的人才,周鼎当即任命二人为管事:魏友成负责人数统计,徐耀祖负责粮食发放!

  唯一没有召到的,就是铁匠和会武功的人。

  难民之中,没有身怀武艺之人,倒也附和常理。

  目前这样的乱世,身怀武艺之人,办法总比难民多,至少,这些人不会等着饿死。

  关于铁匠的问题,魏友成给周鼎做了一番解释;

  大元朝为了巩固统治,明文规定:民间不允许保留铁器。

  即便是切菜用的菜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