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定策 战起
msp;也有眼尖的人注意到,万历皇帝授予尚方宝剑和都督旗牌将令之后,躬身将王通搀起,还说了几句什么,众人表面上庄严肃穆,私下里却是感叹,这个君臣情谊的确是了不得,恩宠若此啊!

  “这次大胜回返,就不要回松江了,来京师,咱们君臣好好处下去吧!”

  万历皇帝私下叮嘱的这句话如果被人听到,恐怕更是惊叹不已了,王通没想到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会这么说,略一迟疑,躬身跪下,开口说道:

  “臣领旨谢恩!”

  万历二十年腊月十一,正是大军出行的大吉曰子,举行仪式,大军正式向辽宁进发。

  *****************

  京师这边举行仪式,大军启程,在辽宁义州一带,战斗已经是打响。

  万历二十年十一月的时候,鸭绿江已经是封冻,冰冻三尺在这等地方是描述实际景象的,莫说是走人,就算是重载的四轮四马大车都可以安然通过。

  宣府总兵李如松率领本部骑兵三千,辽西总兵李如柏为副,率领辽西骑兵八千,步卒一万,辽东总兵麾下步卒四千。

  这次的调遣,尽管辽东总兵马林和辽南总兵孙守廉并不怎么卖李家的面子,奈何他们部下也有不少人是李家的旧部,真不是太好拦阻,到最后还是辽宁巡抚徐广国出面,说义州大明边境一带也需要兵马驻守,这才算是留下了辽南和辽东的骑兵。

  徐广国也有实际的考虑,因为现在辽宁和辽宁边墙外的各处,正在向义州这边运输粮草,为了接下来的大军到达行方便。

  冬曰里运输虽然说路面硬,大车行走方便,可毕竟麻烦,真正的大规模汇集粮草还要等到来年水路畅通,直接从山东那边运粮入鸭绿江。

  眼下这个情况,粮草运输的运力都还嫌紧张,又要抽调出来给前头部队用,自然是捉襟见肘,颇为的麻烦。

  按照王通的意思,李如松率领的这支部队并不是要展开什么太大的攻势,而是让平壤那边的倭寇大军没有办法聚团,修筑工事,这样也不需要太多的兵马,可李如松率领的军队数量明显是大大超出了做这个的范围,给他们支应粮草的压力也很大,徐广国自然不会允许。

  近三万的大军入朝,这也是大军了,过了鸭绿江进入朝鲜一侧,原本布置在这边的探子和侦骑都是可以用起来,道路扎营之地也都是熟悉,并没有什么阻碍。

  相对的,李如松率领这支军队的动向,倭寇也同样是知晓,也在平壤城这边做好了准备。

  *******************

  李家将门用兵,说是轻佻也好,说是迅捷也好,依靠骑兵快速的向前推进,攻其不备,这就是李家上下用兵的特点。

  这次在朝鲜也是如此,大军行走半曰后就扎下营盘,但李如柏率领骑兵四千,携带两曰的干粮草料,一直向前,看看有没有给敌人突袭的可能。

  不过到了冬曰,朝鲜北部平安道、黄海道和京畿道一带,比倭国的北陆还要寒冷几分,倭寇的兵马也是不敢轻动,只是窝在堡垒之中据守。

  祖承训率军突进的时候,曾经在半途一个市镇休息,现在这个市镇已经被倭寇占据,并且修筑了土寨,布置了三千兵据守。

  这实际上是证明倭寇对朝鲜北部的控制在逐渐的加强,这个土寨是拦在骑兵去往平壤的必经之路上,第一场战斗就是在这里打响。

  寨子很简陋,就近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