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点将聚兵
��一处抽调一个团,五成老兵五成新兵,由当地的禁军统制带队。
也就是说,原本的禁军七个团,这次都由各个团原来的团总率领,马军游击和炮队游击自然也是随行,但从王通的亲信兵马来说,实际上和东征建州的时候规模差不多。
不过倭寇二十万大军,王通也不可能就率领自己的万把兵马打过去,除了禁军本部之外,他还要求除甘肃镇和辽宁之外,其余各镇每一边镇各出标兵精锐一千五百,其中大同这边还要额外出骑兵三千,由副将麻率领,蓟镇额外出五千步卒,由蓟镇分守副将杨进率领,此外,还请朝廷准许入朝大军可以募集义勇民壮。
禁军马步火器辎重各队,差不多是一万八千余人,各个边镇所出兵马加起来差不多是两万,如果算上辽宁三镇的兵马,这也是十一万上下的大军,可以称得上是这些年大明所动用兵马的最大规模。
不过王通在旨意上也是说明,禁军和各镇所出兵马可以说是战兵,辽宁三镇差不多也有两万战兵,其余的只能充作劳役,或者跟随大队壮壮声势,要是去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厮杀,恐怕是拿不出手的。
也就是说,这十一万上下的大军,真正能够作战的也就是六万上下,所以还要募集乡勇团练加以补充。
王通所说的这都是上上下下知道的现实,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而且和王通这封奏折一起的还有王通的其他信笺,信上说,边镇改革之后,各处的边将基本上都是将手中的骑兵家丁保留,步卒却没什么关注,这些精锐的步卒放弃可惜,流落地方很有可能成为祸患,就趁着这次的机会,将他们消化在禁军中,以后归禁军各镇管制。
对这个策略,万历皇帝和内阁首辅王锡爵都是称赞为上策,毕竟不花费太多的钱财和精力,就能顺利的消化地方上这股力量,两全其美的好事,自然是上策。
除却陆上的兵马之外,王通还特意在奏折上说道,朝鲜临海,倭寇入侵自海上来,所以必须要动用水师。
这次王通倒是直接点将,广东水师提督陈璘成为了候选,对这个人选朝野上下也都是没有异议,因为在水师上面,陈璘是大明现在公认的第一人,一直有提议设一个位置,让陈璘专管大明东南的水师。
朝廷对陈璘的重视,一方面是如今大明海上贸易和运输越来越多,需要保证海路的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王通在东南,而且王通有大船队,所以必须要有这么个平衡,当然,这后者的理由就拿不上台面来说了。
不过上上下下,对陈璘的肯定那是一致的,本来还有人等着王通挑选完陆上兵马之后,再上疏点明王通的疏漏,然后自己推荐陈璘为水师主将,却没想到王通早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这个人选也没有异议,王通还特意在奏折上说,如今陈璘将广东水师整饬的极为出色,也建造了不少新船,所以这次要让陈璘率领广东水师一部北上,先停靠在山东莱州府一带,等到时机合适再汇合作战。
奏折上还说的明白,海上的海盗大多和倭寇同流,倭寇水军势力必然庞大,为求稳妥必胜,也应招募民船会同作战,所谓的民船,大家都知道王通说的是什么船队,那就是他自己的船队,大明的武将打仗,率领私兵本就是传统,王通愿意带着自家的船队,这个大家都挑不出不是来,还要夸赞一句,心向朝廷。
陆上海上,差不多是十三万人马,如果算上调动的民夫,二十万这个数目倒也能达到,这个数目的大军实在是太惊人了,如何支应粮饷,如何设立兵站,甚至户部如何划拨银两,都成了大难题。
让朝中大臣们惭愧的是,对于这个王通在
也就是说,原本的禁军七个团,这次都由各个团原来的团总率领,马军游击和炮队游击自然也是随行,但从王通的亲信兵马来说,实际上和东征建州的时候规模差不多。
不过倭寇二十万大军,王通也不可能就率领自己的万把兵马打过去,除了禁军本部之外,他还要求除甘肃镇和辽宁之外,其余各镇每一边镇各出标兵精锐一千五百,其中大同这边还要额外出骑兵三千,由副将麻率领,蓟镇额外出五千步卒,由蓟镇分守副将杨进率领,此外,还请朝廷准许入朝大军可以募集义勇民壮。
禁军马步火器辎重各队,差不多是一万八千余人,各个边镇所出兵马加起来差不多是两万,如果算上辽宁三镇的兵马,这也是十一万上下的大军,可以称得上是这些年大明所动用兵马的最大规模。
不过王通在旨意上也是说明,禁军和各镇所出兵马可以说是战兵,辽宁三镇差不多也有两万战兵,其余的只能充作劳役,或者跟随大队壮壮声势,要是去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厮杀,恐怕是拿不出手的。
也就是说,这十一万上下的大军,真正能够作战的也就是六万上下,所以还要募集乡勇团练加以补充。
王通所说的这都是上上下下知道的现实,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而且和王通这封奏折一起的还有王通的其他信笺,信上说,边镇改革之后,各处的边将基本上都是将手中的骑兵家丁保留,步卒却没什么关注,这些精锐的步卒放弃可惜,流落地方很有可能成为祸患,就趁着这次的机会,将他们消化在禁军中,以后归禁军各镇管制。
对这个策略,万历皇帝和内阁首辅王锡爵都是称赞为上策,毕竟不花费太多的钱财和精力,就能顺利的消化地方上这股力量,两全其美的好事,自然是上策。
除却陆上的兵马之外,王通还特意在奏折上说道,朝鲜临海,倭寇入侵自海上来,所以必须要动用水师。
这次王通倒是直接点将,广东水师提督陈璘成为了候选,对这个人选朝野上下也都是没有异议,因为在水师上面,陈璘是大明现在公认的第一人,一直有提议设一个位置,让陈璘专管大明东南的水师。
朝廷对陈璘的重视,一方面是如今大明海上贸易和运输越来越多,需要保证海路的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王通在东南,而且王通有大船队,所以必须要有这么个平衡,当然,这后者的理由就拿不上台面来说了。
不过上上下下,对陈璘的肯定那是一致的,本来还有人等着王通挑选完陆上兵马之后,再上疏点明王通的疏漏,然后自己推荐陈璘为水师主将,却没想到王通早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这个人选也没有异议,王通还特意在奏折上说,如今陈璘将广东水师整饬的极为出色,也建造了不少新船,所以这次要让陈璘率领广东水师一部北上,先停靠在山东莱州府一带,等到时机合适再汇合作战。
奏折上还说的明白,海上的海盗大多和倭寇同流,倭寇水军势力必然庞大,为求稳妥必胜,也应招募民船会同作战,所谓的民船,大家都知道王通说的是什么船队,那就是他自己的船队,大明的武将打仗,率领私兵本就是传统,王通愿意带着自家的船队,这个大家都挑不出不是来,还要夸赞一句,心向朝廷。
陆上海上,差不多是十三万人马,如果算上调动的民夫,二十万这个数目倒也能达到,这个数目的大军实在是太惊人了,如何支应粮饷,如何设立兵站,甚至户部如何划拨银两,都成了大难题。
让朝中大臣们惭愧的是,对于这个王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