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气定神闲
; 不过大明对朝鲜的态度也不是完全相信的,尽管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所谓“不征之国”,朝鲜对大明一直也是恭顺无比,可朝鲜每年朝贡的使团路线都是有严格的规定,沿途都是大军驻扎的要塞和军营,为何,就是为了防备和震慑。

  对于朝鲜提供的消息,还是这样匪夷所思的消息,谁也不敢相信,兵部尚书石星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或许是朝鲜人勾结倭寇,要吸引大明兵马过去残害,然后再有什么大的阴谋实施。

  这个猜测本身也是足够荒诞,可目前来看,这个倒是最靠谱的一个,当然,猜测归猜测,大家也知道靠谱的渠道,这才有了送到王通手中的急报。

  **************

  “公爷,倭国几个数得着的大名全都聚集在九州平户一带,大军已经是渡海去了朝鲜,小的回程的时候已经听说,说是朝鲜的釜山镇已经陷落。”

  “倭国进攻朝鲜的大军有多少人,具体的将领是谁?”

  “请公爷赎罪,倭国上下对不是沈枉的汉人盯得很严,要求在商馆中不得外出,小的只知道有二十万人,都是各大名的精锐。”

  二月底的时候,派出去的探子回来了,带回来了这个消息。

  王通实际上不着急,曰本从朝鲜的最南端上岸攻打,朝鲜那地方小,可怎么也比辽东稍微大点,好歹也是个国家,怎么也能抵挡一阵。

  而且大明的军事力量可不是当年的松垮摸样,有精锐的禁军作为骨干,王通真不是太担心这曰本的二十万大军,诚然,这二十万倭寇军队会在朝鲜国土上烧杀抢掠,那又如何,反正不是大明的子民领土,随他们去。

  有这个心态在,王通也是很从容的应对安排,不过,三月中的时候,京师总算能够确认这个消息的准确与否了。

  毕竟天津卫是个港口,许多船都是京师勋贵富豪之家的产业,他们也能从海上得知消息,却是确认了朝鲜国王转达这封信的准确姓。

  实际上,这个准确姓已经不用太着急确认了,因为朝鲜国王李昖的求救文书已经是到了京师。

  李昖求救文书上说,朝鲜八道中南边的全罗道和庆尚道已经是陷落,京畿道的汉城也是危急,请天朝速速派兵救援。

  按照王通得到的消息,朝中大臣们的态度依旧是谨慎为先,内阁首辅王锡爵先是要求验看这个求救使者的身份,看看有没有接待过使者的官员认识他们,可也巧了,朝鲜的历次朝贡都是经商的大好时机,朝鲜的贵人们借着这个捞取钱财,能够跟着使团来的都是商人,而且每次的人都不同。

  这次来求救的和上次来送信的使者,倒都真是朝鲜的官员,可对于大明来说,他们完全是陌生面孔,这就不能下准确判断了,按照王通知道的消息,尽管曰本攻打朝鲜的消息已经确认,可朝中大佬和宫中的态度还是要查明确认,完全是不紧不慢的应对,对这个态度,王通猜想,可能他们想的和自家一样,左右不是自家事,管他作甚。

  除了这些明面上能打听到的,王通也知道些更机密的消息,比如说有万历皇帝、内廷和外朝最核心人物参加的朝会上,已经有人提出来,朝鲜是大明屏藩,朝鲜李家一脉存续不是那么重要,但朝鲜本身不能让倭寇在这上面活动,必须要加以打击。

  说了这么多,话还是要讲回来,反正不着急,兵部下文,让辽宁三总兵开始准备,加强防务,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相对于京师这边的做法,王通这里也谈不上什么紧张,朝廷肯定要用兵的,如果真让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