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伏击战
1941年7月,日伪对苏(州)、常(州)、太(仓)地区的‘清乡’开始后,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奉命将该部第二营调到苏州城西部地区,直捣敌后,以牵制敌伪,震慑苏州,以减轻‘清乡’区人民的压力。<
第二营到达苏西后,以四连、五连为主,首战西华寺桥头,全歼伪军一个连。
焚毁通安桥,使日伪苏锡公路一度陷于瘫痪,日伪吹嘘的‘和平模范区’神话,就此化为泡影!
九月初,应太湖县西山办事处邀请,五十二团团部决定开辟西山,使锡南、苏西、西山连成一片,形成完整的太湖游击根据地,而开辟西山的任务就交给了该团二营六连。
连部决定,由连长郑阿慧带领全连指战员,完成这次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连长郑阿慧亲自挑选了三艘三桅帆船,每艘可载重几十吨,船老大选定最可靠的人掌舵!
这三艘穿由西华出发,经过望亭的沙墩港,向着西山方向乘风破浪而去。
经过沙墩港的时候,最后一艘三桅帆船稍作停留,之后帆船上便多出了一名谁都不认识的陌生少年郎。
阿灵斜靠在桅杆上,仰头看着星星点点的夜空,似乎在感叹着苍穹的伟岸与自己的渺小,在天地之间,每一个人都是轻如鸿毛的小小蝼蚁。
他并不是
距西华半岛一公里许的太湖中,有两座小岛。
这两座遥相呼应的岛屿,名叫大贡山、小贡山,就像两颗浮现在湖面上的碧玉珍珠,从西华望去,两山之间形成一个天然的门洞,当地百姓称之为‘贡山门’。
“阿灵,过了贡山门,很快就到光福地界了,你就在光福沿岸摸黑下船吧。”
一个五短身材、容貌憨厚的中年男子,走到阿灵的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此人正是六连的连长郑阿慧。
“郑连长,我真想和你们一起去西山参加战斗!”阿灵看着郑阿慧,认真地说道。
虽然相识的时间很短,可他一下子就对这个憨厚、朴素、耿直的中年人生出了几分好感。
“哈哈,你别着急,打鬼子有的是机会,先把薛老总交给你的任务完成,这才是正事儿!”郑阿慧笑了笑说道。
阿灵摸了摸胸口的衣服里,黄油纸包裹的那封薛司令亲笔信,也就不再言语。
半夜时分,船队进入了两山之间的‘贡山门’,连长郑阿慧踏上船板,极目远眺。
月朗星稀,水天相连,湖面上阴沉沉的,唯有大、小贡山和远处的马山,像巨大的黑色帐篷浮在湖面之上。
月光下,那山峰的倒影,
不知为何,郑阿慧的心头隐隐生出一缕焦躁不安的情绪……
突然!
在大、小贡山的山阴深处,传来一阵狼嚎般的吆喝声:“停船!快停船!”
紧接着,几道探照灯的光柱直射过来,
“不好!装上鬼子的巡逻艇了!”船老大高声喊道。
郑阿慧憨厚的脸上,出现了一抹果决与睿智。
他猜测,一定是从锡南出发,途径望亭沿岸等地的时候,有人走漏了风声!否则,鬼子不可能在‘贡山门’这处湖上险要之地设下埋伏!
第二营到达苏西后,以四连、五连为主,首战西华寺桥头,全歼伪军一个连。
焚毁通安桥,使日伪苏锡公路一度陷于瘫痪,日伪吹嘘的‘和平模范区’神话,就此化为泡影!
九月初,应太湖县西山办事处邀请,五十二团团部决定开辟西山,使锡南、苏西、西山连成一片,形成完整的太湖游击根据地,而开辟西山的任务就交给了该团二营六连。
连部决定,由连长郑阿慧带领全连指战员,完成这次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连长郑阿慧亲自挑选了三艘三桅帆船,每艘可载重几十吨,船老大选定最可靠的人掌舵!
这三艘穿由西华出发,经过望亭的沙墩港,向着西山方向乘风破浪而去。
经过沙墩港的时候,最后一艘三桅帆船稍作停留,之后帆船上便多出了一名谁都不认识的陌生少年郎。
阿灵斜靠在桅杆上,仰头看着星星点点的夜空,似乎在感叹着苍穹的伟岸与自己的渺小,在天地之间,每一个人都是轻如鸿毛的小小蝼蚁。
他并不是
距西华半岛一公里许的太湖中,有两座小岛。
这两座遥相呼应的岛屿,名叫大贡山、小贡山,就像两颗浮现在湖面上的碧玉珍珠,从西华望去,两山之间形成一个天然的门洞,当地百姓称之为‘贡山门’。
“阿灵,过了贡山门,很快就到光福地界了,你就在光福沿岸摸黑下船吧。”
一个五短身材、容貌憨厚的中年男子,走到阿灵的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此人正是六连的连长郑阿慧。
“郑连长,我真想和你们一起去西山参加战斗!”阿灵看着郑阿慧,认真地说道。
虽然相识的时间很短,可他一下子就对这个憨厚、朴素、耿直的中年人生出了几分好感。
“哈哈,你别着急,打鬼子有的是机会,先把薛老总交给你的任务完成,这才是正事儿!”郑阿慧笑了笑说道。
阿灵摸了摸胸口的衣服里,黄油纸包裹的那封薛司令亲笔信,也就不再言语。
半夜时分,船队进入了两山之间的‘贡山门’,连长郑阿慧踏上船板,极目远眺。
月朗星稀,水天相连,湖面上阴沉沉的,唯有大、小贡山和远处的马山,像巨大的黑色帐篷浮在湖面之上。
月光下,那山峰的倒影,
不知为何,郑阿慧的心头隐隐生出一缕焦躁不安的情绪……
突然!
在大、小贡山的山阴深处,传来一阵狼嚎般的吆喝声:“停船!快停船!”
紧接着,几道探照灯的光柱直射过来,
“不好!装上鬼子的巡逻艇了!”船老大高声喊道。
郑阿慧憨厚的脸上,出现了一抹果决与睿智。
他猜测,一定是从锡南出发,途径望亭沿岸等地的时候,有人走漏了风声!否则,鬼子不可能在‘贡山门’这处湖上险要之地设下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