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寻找组织
  闲话少说。?

  自打阿灵离开了小渔村,一路南行,经过金墅、通安桥、西华,两天后走到了马舍里,沿着太湖四下找寻,风餐露宿,却未能寻到半点蛛丝马迹,又不能见人就问知不知道太湖游击队、薛司令隐藏在哪里,万般无奈,只能一路往回走。

  回到望亭乡地界,阿灵没有回家,而是沿着太湖往相反方向行去……

  在遮天蔽日,分不清东南西北的芦苇荡中穿行,阿灵找准了大致方向,没有心情欣赏夕阳西下、野鸟从芦苇荡中展翅而飞的美景,一路向北。

  沙墩港,位于苏州与无锡的交界处,它实际并不是港口,而是纵深数十里的芦苇荡,身在其中,犹如置身于芦苇的海洋,任何人置身于此,都会感叹自身的渺小。

  ——难怪集结在苏、锡一带的小鬼子,始终无法剿灭区区百余人的太湖游击队,有这天然屏障作依托,来多少小鬼子和伪军汉奸,都会被悄无声息地‘吃’掉。

  阿灵从褡裢里掏出剩下的最后半块面饼,就着甘甜清冽的太湖水,稍稍填了一下肚子,与夕阳余晖、飞鸟小兽同行,一轮红日落下水平面时,他来到了芦苇最密集处。

  ——这里,便是沙墩港!

  若不是常年在太湖边生活劳作的太湖渔民,是绝对找不到这里的!在分不清东南西北的芦苇荡中,很容易迷失方向,走上几天都走不出来,最后活活饿死在其中。

  阿灵对这里却并不陌生——从小野惯了的他,在这小鬼子眼中犹如迷宫绝地的芦苇荡里,却是如鱼入水,七八岁的时候就和小伙伴们在其中玩耍嬉戏,将此天然迷宫视为自家后院的游乐场。

  时常听村里的老渔夫说起太湖游击队时常出没的几个地方,这沙墩港就是其中之一。

  阿灵在另外几个地方没能找到‘队伍’的踪迹,沙墩港是最后一处目标了,如果在这里依然寻不到游击队的踪影,他只能回家学种地、捕鱼了。

  沙沙沙……

  风吹芦苇叶,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发出沙沙的声响。

  在芦苇荡深处,有一处用芦苇和树枝搭出的简陋草屋窝棚,渔民们称之为‘刺藜棚’。

  阿灵扫见藏在芦苇荡深处,几乎与芦苇融为一体,不仔细分辨很难发现的‘刺藜棚’,漆黑如墨的眸子,顿时亮了!

  ——有戏!

  阿灵正欲悄然靠近,只觉后背上突然被硬物抵住了。

  “不许动!别回头!再敢动一下就打死你!”身后一个浑厚的声音说道。

  阿灵不用回头就知道,抵在自己后背上的,是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的‘标配’,戏称为小米加步枪的‘日式卡子枪’,打一枪拉一下枪栓的那种,很容易炸膛。游击队就是用这种已经被淘汰的‘老古董’和鬼子、日伪、土匪周旋作战的,而且还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阿灵没有回头,突然往下一蹲,紧接着一个侧身便躲开了身后的步枪,一个扫荡腿,将身后这人掀翻在地。

  趁对方尚未爬起,阿灵窜步向前,犹如灵猫一般扑上,踢飞了对方手中的步枪,如铁钳般的五指扣住了对方的咽喉。

  这是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穿着游击队的衣服,身材高大,却面有菜色,像是长时间吃不饱饭的样子。

  咯咯……

  这名壮年男子被阿灵扣住了咽喉,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