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个小女孩儿竟然知道。看来朕的词作流传颇广啊”冯延巳还未说话,听见从嘉已经答道:“这是父皇的《浣溪沙》词,下阕是: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周蔷又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从嘉道:“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冯延巳哈哈笑道:“陛下,看来臣的词作也流传颇广啊。”

  李璟听了这话,淡淡一笑,诘问冯延巳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君臣二人相交多年,熟不拘礼,冯延巳听此一问,还是在心中一震,悄看李璟容色微沉,心中暗想:“明明知道他的喜好,何必自夸,让他不乐。”

  想到这里,便含笑深施一礼,回答说道:“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

  原来,李璟虽与冯延巳同为词家高手,在意境主旨方面,却迥然不同。李璟主张作词要与家国社稷休戚相关,而不能仅限于闺情;冯延巳虽然用语清丽,词作颇丰,然而宥于立意浅直,只是围着伤春悲秋的套子打转,不能有所突破,这也是李璟薄其词之所在。

  冯延巳的“风乍起”句,原本是自己的得意之作,但和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相比,在眼界寄意上就差得多了,也难怪李璟见他将两阕词相提并论,感到不快。

  好在冯延巳为人十分机警,察言观色更加老到,见皇帝不乐,顿时猜到原由,一番话说出来,李璟面色顿和,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