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黑心棉(四)
�越栏杆的大粒棉籽。

  新摘下的棉花堆满了好几个用竹席临时搭起的仓库,连朱老村长也被惊动,赶来相看,他抚摸着柔软的棉花,啜啜称奇:“这玩意可新鲜,难道真能代表麻布?”

  郭大路是个人来疯,最喜当众显摆,对朱老村长道:“纺纱织布的机器一时还没造出来,不过,我先整条棉被给老村长瞧瞧。”

  郭大路招招手,旁边周木匠立刻递上一个类似长弓一样的物件儿,郭大路将弓背在肩上,古怪的是,却是将弓弦冲着前面,手里还拿着一个枋锤一样的玩意儿,他一扬手,将枋锤在弓弦上一敲,顿时发出嗡嗡的响声。

  弹棉弓。这就是弹棉弓。

  在21世纪,已经很少能看到走街穿巷的弹棉花老手艺人了,但在甬城一个叫非物质遗产博物馆的地方,依然在展示这些老式的手工艺,郭大路曾经在那儿逛过,看了半天老艺人怎样弹棉花。

  此时,他依样画葫芦,在前面的竹席上铺好棉花,然后嗡嗡地弹起来,轻盈的棉花被弓弦震动着,又缓缓落下,一层一层均匀地铺了起来,很快,就形成了一床极松软的新花絮被,被子上还留着淡淡的新棉香味。

  郭大路用麻线在棉花被外压出经纬线,又特意用红丝线压了个中国结在中间,这才拍拍手,“好啦,棉花被成了。”

  众人指着郭大路哈哈大笑起来,郭大路一怔:“怎么了?笑什么?”

  大妞忍着笑上前从郭大路发角、衣领下摘出了好多细小的棉花絮:“你身上全是棉花,就像个白胡子老爷爷。”

  陈青黛跳上棉花被,打了个滚:“好舒服!这可比什么麻、绢、毛皮好多了!这棉花真是宝贝!有了,除了被子,这棉花还可以用来做棉衣!”

  郭大路笑道:“黛玉说得对,只不过,麻布缝隙太大,棉花容易钻出来,还得等上好的棉布织出来,不要急,过几天,我就让周木匠造出纺纱机、织布机来,还得是水力的,要做就一步到位。”

  陈青黛从郭大路身上抢下弹弓,嚷嚷着要给自己也弹一床棉花被,这弹棉花极简单,看一眼就会的东西,一时间,嗡嗡、嘣嘣的弹棉花声响成一片。

  郭大路又施放了两次功德之力催长棉花,直到疲累不堪,体内的淡金粒子活跃度明显下降,这才停下了手,有这些棉籽,总算是勉强够了,只不过,棉花种植不像土豆,到处都可以种,最适合棉花生长的还是西北一带,自己难道还要派一支人马,专门跑西北种棉花?那儿地方穷困不说,更有遍地马匪,自己实在是不放心啊,科学门至今还无一人,可以独当一面。

  郭大路正在发愁如何进一步推广棉花种植,突然有一辆马车匆匆赶进了村子,赶车的,正是李波,他打量着三层楼高的脚手架,又看着白云一样的棉花,惊道:“我这才有几天没回村里,这又鼓捣出什么新玩意儿来啦?”车帘子一掀,有人笑道:“郭哥儿总是能给人意外的惊喜,让我瞧瞧,却是什么新玩意儿?”

  车上坐着的那人,郭大路认得,正是人生四大铁之一--一起嫖过娼的楼大郎。不对,郭大路是打死不认嫖过娼的,自己当时连香香的小手都没摸过,只不过多看了几眼,更何况,如今香香已经是郭兰英了,成了自己弟子。

  郭大路挠了挠头:“楼掌柜?你怎么来了?我听说你早就回西北去了?怎么,可是雪糖生意有什么麻烦?”

  楼大郎抱了抱拳:“郭哥儿--不,如今该称郭上仙了,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郭上仙的科学门如今名传四海,世人谁不知是科学门的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