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宫中的小变化(三)
msp;突然,老皇帝翻阅奏章的手一顿,他难以置信地眨了眨眼睛,再度细细查看奏章上的文字,突然勃然大怒,将奏章一把扔在地上,咆哮道:“鄞县县令安敢欺寡人!来人!速派八百里飞骑--不,用神行符,赶到鄞县城,将县令以欺君之罪入狱,秋后问斩!”
老皇帝龙颜大怒,书房内太监、宫女跪了一地,老太监战战兢兢地道:“万岁爷息怒,息怒,还请万岁爷保重龙体啊,这区区县令,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就算是闯出天大的祸来,万岁爷也无需生太大的气,着吏部处置就是了。”
老皇帝依然怒气冲冲,指着地上的奏章道:“鄞县县令--叫什么来着,对,黄学恒,黄学恒这匹夫,以为寡人是居于深宫之中,不知农事的昏君吗?居然在奏章上胡说八道,说当地种出了一种亩产万斤的神豆--笑话,天大的笑话!他居然还有脸称这是上天庇佑我大李朝,是天大的祥瑞。”
老太监一跺脚:“这黄学恒该杀!他难道不知道,这亩产万斤的神豆只要稍微一查,就能被揭穿,居然连这也敢造假。蠢不可及,蠢不可及!”
老皇帝点了点头:“不错--咦,等等,这一向以来各地报上的祥瑞都只不过是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这鄞县黄学恒却怎么报得这样实在?他难道真的蠢到这个地步,不怕我派员下去探查吗?”
--其实老皇帝刚亲政时,也曾经派手下亲信太监去各地查过祥瑞,想杀一杀这股歪风邪气,可地方上的官员自有应付之道,比如说你要看五色花,好,天使请看,这就是五色花。什么?您问为什么看不到花?您大老远从京城赶来,这花儿等大人等得都谢了,自然看不到五色花了。
一来二去,老皇帝就懒得追究真假了,不过地方官员都有默契,那就是上报的祥瑞都是些花巧玩意儿,不涉及军国经济等大事,也就是讨个巧儿罢了。
可鄞县黄学恒也太实在了--亩产万斤的神豆可是瞒不了人的,这神豆总得留种吧?只要再种一季,这谎言可不就揭穿了?那不是自己将自己送上断头台吗?
老皇帝正在疑惑不解,又有小太监来报,那黄学恒亲自带着神豆送到京城,如今正在驿站,并不需要赶往鄞县城拿人。
老太监哼了一声:“这黄学恒看来为了讨赏赐也不要脸到家了,居然巴巴赶到京城来,他就不怕万岁爷招他到御前,三头六面一对,就揭穿了他的泼天大谎?”
老皇帝点点头,这就是所谓权势迷人眼,为了能够升官发财,总有些不肖的官员铤而走险,他心中突然一动,鄞县城--自己贴身老太监的老家,可不就是在鄞县吗?等等,黄学恒--此前滴灌法就是由鄞县流传出来的,自己还提拔了有试行滴灌法之功的黄学恒从一个不入流的典吏为县令。
不仅如此,发明灌钢法的户部侍郎诸宗礼老家也是鄞县--鄞县、鄞县,这一年,自己时不时会听到鄞县,因为后宫佳丽时不时在他面前展示一些鄞县特有的小物件儿,比如一些很有趣的内衣,他虽然年纪大了,却依然很喜欢这些房中情趣。这其中,除了听到后隆村,还有后龙先生一名--
老皇帝突然道:“来人,押、不,招鄞县县令黄学恒入宫。”
黄学恒正狼狈得一塌糊涂,因为,就在刚才一队如狼似虎的内厂缉事冲了进来,将他一脚踢翻在地,五花大绑了起来!
黄学恒守在驿站里已经很久了,花了不知多少银子,托了数不清的关系,终于通过老皇帝的贴身太监,将有关神豆的奏章报了上去,要不然,他一个小小的县令的奏章最多到军机处打个转,根本到不了老皇帝案头。
但黄学恒却知�
老皇帝龙颜大怒,书房内太监、宫女跪了一地,老太监战战兢兢地道:“万岁爷息怒,息怒,还请万岁爷保重龙体啊,这区区县令,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就算是闯出天大的祸来,万岁爷也无需生太大的气,着吏部处置就是了。”
老皇帝依然怒气冲冲,指着地上的奏章道:“鄞县县令--叫什么来着,对,黄学恒,黄学恒这匹夫,以为寡人是居于深宫之中,不知农事的昏君吗?居然在奏章上胡说八道,说当地种出了一种亩产万斤的神豆--笑话,天大的笑话!他居然还有脸称这是上天庇佑我大李朝,是天大的祥瑞。”
老太监一跺脚:“这黄学恒该杀!他难道不知道,这亩产万斤的神豆只要稍微一查,就能被揭穿,居然连这也敢造假。蠢不可及,蠢不可及!”
老皇帝点了点头:“不错--咦,等等,这一向以来各地报上的祥瑞都只不过是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这鄞县黄学恒却怎么报得这样实在?他难道真的蠢到这个地步,不怕我派员下去探查吗?”
--其实老皇帝刚亲政时,也曾经派手下亲信太监去各地查过祥瑞,想杀一杀这股歪风邪气,可地方上的官员自有应付之道,比如说你要看五色花,好,天使请看,这就是五色花。什么?您问为什么看不到花?您大老远从京城赶来,这花儿等大人等得都谢了,自然看不到五色花了。
一来二去,老皇帝就懒得追究真假了,不过地方官员都有默契,那就是上报的祥瑞都是些花巧玩意儿,不涉及军国经济等大事,也就是讨个巧儿罢了。
可鄞县黄学恒也太实在了--亩产万斤的神豆可是瞒不了人的,这神豆总得留种吧?只要再种一季,这谎言可不就揭穿了?那不是自己将自己送上断头台吗?
老皇帝正在疑惑不解,又有小太监来报,那黄学恒亲自带着神豆送到京城,如今正在驿站,并不需要赶往鄞县城拿人。
老太监哼了一声:“这黄学恒看来为了讨赏赐也不要脸到家了,居然巴巴赶到京城来,他就不怕万岁爷招他到御前,三头六面一对,就揭穿了他的泼天大谎?”
老皇帝点点头,这就是所谓权势迷人眼,为了能够升官发财,总有些不肖的官员铤而走险,他心中突然一动,鄞县城--自己贴身老太监的老家,可不就是在鄞县吗?等等,黄学恒--此前滴灌法就是由鄞县流传出来的,自己还提拔了有试行滴灌法之功的黄学恒从一个不入流的典吏为县令。
不仅如此,发明灌钢法的户部侍郎诸宗礼老家也是鄞县--鄞县、鄞县,这一年,自己时不时会听到鄞县,因为后宫佳丽时不时在他面前展示一些鄞县特有的小物件儿,比如一些很有趣的内衣,他虽然年纪大了,却依然很喜欢这些房中情趣。这其中,除了听到后隆村,还有后龙先生一名--
老皇帝突然道:“来人,押、不,招鄞县县令黄学恒入宫。”
黄学恒正狼狈得一塌糊涂,因为,就在刚才一队如狼似虎的内厂缉事冲了进来,将他一脚踢翻在地,五花大绑了起来!
黄学恒守在驿站里已经很久了,花了不知多少银子,托了数不清的关系,终于通过老皇帝的贴身太监,将有关神豆的奏章报了上去,要不然,他一个小小的县令的奏章最多到军机处打个转,根本到不了老皇帝案头。
但黄学恒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