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狼溪(丙)
br />
我们离开长有大烟花的河谷,又向东开了大约四个小时的路,远处慢慢看到了连绵的山脉,开车的小李告诉我,我们已经到了乌拉牧场,矿场就在那些山脉的下面。
我们进了矿场大门,才发现,这个矿场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十几辆重型载重车停在厂区里,正在往下卸各种机械,看来矿场还会不断地扩大。矿场的老总姓李,五十岁出头,大大的国字脸,不苟于言笑的干部类型。和他一起来迎我们的,一个是当地派出所苏所长,一个是广场保卫处的田处长,都是三十六七的年纪,一个身材魁梧,一个却一身精瘦。
做了些简单的安顿,在矿场的小会议室,由李矿长主持,召开了案件情况的通气会。会本身只是一些简单的情况说明,和我们掌握的情况出入不大。但李矿长的对这个矿的介绍,还是解开了我心里一直的一个疑惑。在草原上,狼群攻击人类并不罕见,虽然矿上死了十几个人,组织队伍,消灭狼群就是了,何必大费周章,把曹队和我们都请到草原来?当然,这白圈确有诡异之处,但并不能推翻狼吃人的事实。这个疑问来之前,我就问过曹队,曹队也不清楚,直说是上面安排的任务。
但听了李矿长的介绍,我大致知道了原因。这个矿在开采后不久,就发现了煤层下伴生着铀矿,而且储量很大。铀矿是我国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被国家高度重视,因此这个矿被列为全国的重点项目。但这里底层结构复杂,开采和提炼的难度都很大,所以并没有大规模开采,而是还处在边采边勘测的阶段。另外,这里离国境线只有一百多公里,虽然当时苏联已解体,但来自北方的威胁并没有消除,所以,这里的保密级别很高,出了事情,自然也会层层上报,很容易被主管部门重视。
另外,李矿长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情况,引起了我的很大兴趣。在建设矿场的过程中,勘探队发现了一个废弃的矿道,从里面的结构和一些遗留物看,是日占时期,日本人修建的,估计日本投降后,炸毁了外面的建筑,封锁了隧道口。可勘探队沿着隧道向里探查,发现里面的巷道四通八达,而且很多巷道非常古老,有的可以追溯到元代。而巷道的走向,都是朝着山里的一个深谷。
对于日本人在东北做得一些事情,我还是有所耳闻,七三一部队什么的算是人体试验,并不是日本人研究的重点。在东北,他们一个是探矿,另一个就是找到中国传说中的龙脉,断掉龙脉也就征服了中国。那时,巫祝五姓的方家、柳家、贾家都逃去了重庆,赵家改信了天主教,我们常家则隐姓埋名,就是怕被日本人找到,逼出龙脉的线索,虽然当时五家的见解并不相同,但做法还是颇为一致的。如果,日本人的坑道四通八达,又与元代的坑道相联通,恐怕就不是探矿那么简单了。
但显然,曾燕对这些历史描述兴趣并不大,她打断了李矿长的话头儿,问起矿场周围的植被状况,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以及周围牧民的生活状况,显然李矿长对这些了解的并不多,就由勘探队的一位姓万的工程师给我们介绍。万工快五十的样子,在这里勘察矿脉已经有五年了,根据他的描述,矿场的建立,对这一带草原生态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大约一年多以前,矿场建立时,由于运输不方便,肉类蔬菜都很短缺,毕竟矿上有四五百人,算上往来的运输队,多的时候超过七百人,蔬菜倒是好解决,在矿场边上平整了一些草甸,种了些应季蔬菜,虽然产量低些,但加上外面运进来的勉强够用。肉类就有点麻烦,最初时,外面运进来的有限,就向牧民买些牛羊,还不够,保卫处的就组织在草原打猎,草原上黄羊和狍子有一些,数量不多,野兔,獾和狐狸倒是不少,可打了半年,方圆百里内,就基本绝迹了。
今年夏天,草原上发生了严重的鼠患,大�
我们离开长有大烟花的河谷,又向东开了大约四个小时的路,远处慢慢看到了连绵的山脉,开车的小李告诉我,我们已经到了乌拉牧场,矿场就在那些山脉的下面。
我们进了矿场大门,才发现,这个矿场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十几辆重型载重车停在厂区里,正在往下卸各种机械,看来矿场还会不断地扩大。矿场的老总姓李,五十岁出头,大大的国字脸,不苟于言笑的干部类型。和他一起来迎我们的,一个是当地派出所苏所长,一个是广场保卫处的田处长,都是三十六七的年纪,一个身材魁梧,一个却一身精瘦。
做了些简单的安顿,在矿场的小会议室,由李矿长主持,召开了案件情况的通气会。会本身只是一些简单的情况说明,和我们掌握的情况出入不大。但李矿长的对这个矿的介绍,还是解开了我心里一直的一个疑惑。在草原上,狼群攻击人类并不罕见,虽然矿上死了十几个人,组织队伍,消灭狼群就是了,何必大费周章,把曹队和我们都请到草原来?当然,这白圈确有诡异之处,但并不能推翻狼吃人的事实。这个疑问来之前,我就问过曹队,曹队也不清楚,直说是上面安排的任务。
但听了李矿长的介绍,我大致知道了原因。这个矿在开采后不久,就发现了煤层下伴生着铀矿,而且储量很大。铀矿是我国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被国家高度重视,因此这个矿被列为全国的重点项目。但这里底层结构复杂,开采和提炼的难度都很大,所以并没有大规模开采,而是还处在边采边勘测的阶段。另外,这里离国境线只有一百多公里,虽然当时苏联已解体,但来自北方的威胁并没有消除,所以,这里的保密级别很高,出了事情,自然也会层层上报,很容易被主管部门重视。
另外,李矿长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情况,引起了我的很大兴趣。在建设矿场的过程中,勘探队发现了一个废弃的矿道,从里面的结构和一些遗留物看,是日占时期,日本人修建的,估计日本投降后,炸毁了外面的建筑,封锁了隧道口。可勘探队沿着隧道向里探查,发现里面的巷道四通八达,而且很多巷道非常古老,有的可以追溯到元代。而巷道的走向,都是朝着山里的一个深谷。
对于日本人在东北做得一些事情,我还是有所耳闻,七三一部队什么的算是人体试验,并不是日本人研究的重点。在东北,他们一个是探矿,另一个就是找到中国传说中的龙脉,断掉龙脉也就征服了中国。那时,巫祝五姓的方家、柳家、贾家都逃去了重庆,赵家改信了天主教,我们常家则隐姓埋名,就是怕被日本人找到,逼出龙脉的线索,虽然当时五家的见解并不相同,但做法还是颇为一致的。如果,日本人的坑道四通八达,又与元代的坑道相联通,恐怕就不是探矿那么简单了。
但显然,曾燕对这些历史描述兴趣并不大,她打断了李矿长的话头儿,问起矿场周围的植被状况,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以及周围牧民的生活状况,显然李矿长对这些了解的并不多,就由勘探队的一位姓万的工程师给我们介绍。万工快五十的样子,在这里勘察矿脉已经有五年了,根据他的描述,矿场的建立,对这一带草原生态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大约一年多以前,矿场建立时,由于运输不方便,肉类蔬菜都很短缺,毕竟矿上有四五百人,算上往来的运输队,多的时候超过七百人,蔬菜倒是好解决,在矿场边上平整了一些草甸,种了些应季蔬菜,虽然产量低些,但加上外面运进来的勉强够用。肉类就有点麻烦,最初时,外面运进来的有限,就向牧民买些牛羊,还不够,保卫处的就组织在草原打猎,草原上黄羊和狍子有一些,数量不多,野兔,獾和狐狸倒是不少,可打了半年,方圆百里内,就基本绝迹了。
今年夏天,草原上发生了严重的鼠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