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胡来的科技树
�就是以硅为基础的。但是很多天然缺陷让它无力承担起未来的半导体发展,当砷化镓出现时,这个迹象就很明显了。

  砷化镓已经被广泛用于军事和科研领域,砷化镓半导体在工作温度,光电转换率、电阻率等各方面都全面超越硅,如果不是因为含剧毒元素,生产污染大,成本高,它的应用也不会只限于特定领域。举个简单例子,硅半导体的振荡频率要做到10ghz,发热量已经难以应付,可砷化镓却能轻易做到20ghz以上。

  跟砷化镓半导体比起来,氮化镓半导体拥有更强的光电转换率,各方面性能又强出一大截。这几年在热炒的无线充电等技术,就建立在氮化镓半导体的基础上,氮化镓做成的线圈为无线充电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提供了可能性,而且还是提升太赫兹成像分辨率的关键。

  氮化镓半导体也已经进入了日常领域,比如led灯,用氮化镓半导体做成的led灯,亮度更高,耗电更少。而这样的氮化镓元件,还只是技术缺陷很多的初级产品。

  “用铟薄膜覆盖三结氮化镓,可以实现全频率的太阳光转换,理论转换极限是76%。现在元器件都可以买到,氮化镓晶片在国内和日本都有厂商生产,虽然很昂贵,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的。出来的太阳能电池,转换率应该能接近40%。”

  杨斌的话启动了千颜的评估:“如果能源提升30%,vasimr可以用1.3兆瓦的功率运行,这会让航行时间从90天缩短到75天。”

  她又说到另外一个进展:“瓦西里制定了一个环绕火星,借火星引力冲一次浪的计划,时间还可以缩短到68天,我认为可行。”

  这已经很接近夏鸣最早要求的60天,夏鸣说:“好,那就走氮化镓路线。”

  晓棠道:“我也改进一下石墨烯的制造工艺,帮老杨完成氮化镓的三结化。”

  d23日,晓棠将又一次改进的所有资料交给千颜封存。

  “我的蛋白质大分子群越来越像生物制造机了,它们就像吐丝一样,在电场的作用下将石墨烯结构一层层编织起来。今天我对15号的dna又做了一次编辑,变成了16号,它们在两个小时里把石墨烯编织到了60平方厘米的规模,然后因为耗尽了分裂次数而停止。”

  “这看起来是一项颠覆所有纳米材料生产的新工艺,估算每平方厘米的成本会降到10美元以下。而且因为编织过程的可编辑特性,可以直接制造出石墨烯导管、石墨烯晶体管等等元件。石墨烯革命,现在就掌握在我手里。”

  “石墨烯导管加上石墨烯晶体管做成的半导体器件,可以给丽洛观测人体神经运动提供更强大更精密的工具,可以做连接人类神经元的器件,脑机界面技术有了可靠的基础。所有大家憧憬着的石墨烯应用,我都可以开始做测试。”

  “甚至千颜都可以用石墨烯做qni的导体,这样每一个神经突触的神经量子效应都能连接起来,她的能力又会上一个台阶。”

  “可惜我没有时间,这些技术现在也毫无意义,我需要找到的是更可靠的三结甚至四结氮化镓的工艺。”

  晓棠的口述也作为绝密资料,一并由千颜封存。

  d24日,杨斌的实验室里,机械臂举着一块创可贴似的软片,没有电线,直接发出耀眼的白光,照亮杨斌的工作台。

  在多层氮化镓led元件上蚀刻出线圈,与实验室电源上的氮化镓导电器遥遥对应,实现无线充电,这不过是杨斌随手验证氮化镓元件可靠性的小试验。

  无线充电不是什么黑科技,已经成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