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23
�单位也有专人陪同下村组慰问,只剩下李征和阮刚他们了。

  “哎柴乡长,你分配到最后怎么把我们给漏了?难道我们是来看风景的吗?”李征奇怪地问。

  柴乡长的脸一红:“李市长,你听我给你汇报……我们这次挑选的慰问对象分为三类,一类是文化程度低,脑子笨得连地都种不好的人,一类是因病致贫的人,还有一类就是空窠老人,他们家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没人照应,生活自理都有困难……本来计划好的,让您和阮行长去慰问一个叫韩翠英的老太太的,奇崎记者的摄制组也跟随你们。可是昨天夜里,她静悄悄地走了!她不是死在床上的,而是倚在床边,旁边还放着半碗稀饭……”

  李征沉默了。

  阮刚也感叹道:“真是世事无常呵……”

  “就是啊,”柴乡长悠悠地说,“这老太太,活着的时候,连一根稻草都是好的,现在倒好,满院落的秋丝瓜吊在那里没人摘,熟透了的豆子全炸在地里……”

  “还有别的安排吗?”李征问。

  “有的,除了韩翠花,银行的同志们还要辛苦跑那么五六家……”

  李征转向阮刚:“你看这样好不好?让你下面的人去慰问,我们俩出去走走!”

  “好吧。”

  第二十九章河塘博弈

  阮刚对郝兰作了一些交代之后,便和李征信步踱到一个水塘边。

  这是一个不大的池塘。四周很不规则地生长着柳树,泡桐,槐树,默然而立,对面还有一丛芦苇。不少树叶落在水面,由于水不流动,所以呈黄绿色,中间夹杂着猪鸭鹅等畜禽的粪便。因为气温转凉,所以他们也闻不出什么怪味。

  “回到乡村,就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啊!”李征感慨地说。

  “李市长小时候是在乡下长大的?”

  “是啊,是个典型的乡下孩子。”

  “哦,难怪感触颇深啊……”

  “那时候生活才叫苦呢!不仅上学没人辅导,就连吃饭也没人管你,还得自己烧。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小时候上学的经历:只要一放学,书包一夹就往回奔!穿的棉袄没有纽扣,就好歹系一根绳子,那一跑啊,冷风直钻心窝!怎么办?就把书包捂在胸前。要是碰上雨雪天,打湿了烧草,那烟真是熏得你眼泪直流啊!对了,你知道什么最好烧吗?芦苇!有了它,火就烧得旺,一锅水一会儿就烧开了!哦对了,你是城里长大的,跟你说这些也没用,你不懂的……”

  “只要我们年龄差不多,生活的经历也就差不多。我虽然生活在城里,可是当时家里也困难,煤炭凭票供应,不够烧的,怎么办?就用码头工人缝麻袋的大针或者用铁丝做一根针,拖上一根很长而又结实的线,把飘落在地上的大叶树的叶子串起来,然后拖回家,听着叶子在地上磨擦发出的响声,看着因拖动叶子而腾起的灰尘,心里非常充实,有一种成就感,和芦苇不一样的是,大叶树的叶子要一片一片地烧才好,一片放进去,火舌一舔,就打了个卷,这样烧锅,不仅没有劳累感,还有一种乐趣……”

  李征深有感触:“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多好,他们哪里吃过我们童年所吃的苦?”

  “对呀,难道他们的幸福生活不是建立在我们奋斗的基础之上的吗?”

  “这一点勿庸置疑。”

  “可是我的儿子却不买我的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