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爆点
  木青去添火了。

  本来高博的评论文章,浏览阅读量不过几十万而已。就算引发了争议,也最多是扩散到全业界,几百万人关注。

  但是在木青的操作下,各大软件的公众号、网红大v之类,忽然之间开始给一个小镇打广告。确切的说,是卖力推荐小镇的石桥。

  不仅是软文广告,一些人更是晒出了,自己与石桥的合影。

  当然了,还有油画……

  一时之间,不仅是整个业界震动,连同没相干的普罗大众,也参与到话题中来。

  “这是什么地方呀,感觉挺漂亮的。”

  “哇,这是我最喜欢的环境,水乡小镇,小桥流水人家。”

  “关键是那桥,也有些特别啊。那是一条桥,还是两条桥呀?怎么感觉,是两条桥合并在一起呢?”

  “……”

  不得不说,在网络的时代,一个网红几百万粉丝,一个公众号上千万阅读量,他们发挥出来的影响力,已经不逊色于报纸杂啦。

  或者说,这种新兴媒体,比传统纸媒,更方便快捷。

  追逐热点,或者制造热点,更有时效性。

  在这些人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沈庄。一个地方也不算偏僻,但是绝大多数人,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小镇。

  小桥流水,划桨荡舟,绿树映水,没有丝毫污染的天然景致,立即引发了大量城里人、上班族的热议。

  最先反应过来的,自然是参与了文化节,并且去了沈庄小镇的游客。

  且不说这些游客,在去了沈庄之后,到底是满意而归,还是大失所望。反正在朋友圈、网络上,他们纷纷晒出了自己的留影,享受别人嫉羡。

  一些有文采的,更是在时隔几天的情况下,上传分享自己的旅行日记。

  什么沈庄印象,最美小镇。

  故乡的记忆,摇曳的乌篷船。

  白墙黑瓦,随手一拍就是斑驳的岁月痕迹。

  各种文章,或是激昂,或是温婉,不知道是真情实感,还是瞎编的。总而言之,点击率不少,许多人表示酸成了柠檬精。

  反正这些游客,在不知不觉之中,也成为了沈庄的推广员。

  这样的热度,发酵了大半天之后,才被昆县方面发现了。

  哇,这是意外之喜,也是铁打的功劳啊。如果没有他们费心举办的文化节,也轮不到沈庄出彩,不是吗?

  逻辑完美,也说明了文化节圆满成功,达成目的……

  反正会议室中,负责筹划文化节的人,可以理直气壮的揽功。不过表功,也不是重点。反正商讨之后,昆县也加大了宣传的力度,重点突显沈庄。

  尽管在时效上,新媒体比较厉害。

  但是要也承认,在广度和深度上,传统的媒体,覆盖率比较高。

  沈庄登上央视新闻啦,哪怕不是一套黄金档的新闻,而是新闻频道的新闻。但是十几秒钟的简讯,一样在民间掀起了热潮。

  所以就算文化节结束了,沈庄却再次迎来了大波游客。

  事实上,小镇还是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