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如果当初没有得奖后来可能也不会写小说了
个月后。村上春树鉴於媒体报导多忽略了个人见证者於事件经歷的主体性,於随后约一年期间内参访千餘位奥姆真理教事件受害者、见证者等其中六十二位。

  首度尝试记实报导文学作品《地下铁事件》一书中对见证者当天的经歷、现场行為反应,以及奥姆事件对价值观之冲击进行深刻详实之记载。

  一年后的续作《约束的场所》则以平衡首作报导的立场与了解施害者可能动机作為探访出发,记述亲访八位奥姆真理教信者的长篇记录。

  前后两作均為今日参考查阅资料中。以报导文学角度探索奥姆事件对日本国民意识冲击之宝贵作品。

  村上春树生活规律,并以自我每日慢跑训练、参与各地马拉松长跑以及喜**爵士乐、摇滚乐与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费兹杰罗而闻名。旅游足跡遍及欧洲大陆与南美墨西哥、中国蒙古,亦有开车横跨美国大陆之记录。旅途记事与旅居随笔散文详见於《边境、近境》、《终於悲哀的外国语》、《远方的鼓声》、《雨天、炎天》等书。

  村上春树写作风格深受欧美文化薰陶,亦擅长欧美文学的翻译。

  台湾出版的村上作品多由赖明珠翻译。林少华则担纲中国近年村上作品出版的大部分译作,两位译者不同的风格均成功地建立村上小说於华语世界之知名度与地位。

  90年代起村上过去旧作与新作之英译版本陆续问世。2003年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英译本(2005年)名列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小说类首位;2006年亦获法兰兹卡夫卡奖与弗兰克奥康纳(r)国际短篇小说奖,村上於欧美文坛地位再创新高峰。

  今日被认為是日本最有希望获得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之一。

  2006年下半起村上春树应夏威夷大学之邀担任客座教授讲授文学课程至今。他自称自己的终极目标是写出像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般的鉅著,此作品即后来出版的《1q84》。

  2009年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时表示在一座巨大坚实的墙和与之撞击的鸡蛋之间,我永远都站在鸡蛋这一边。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