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南华初印象
; 陈果夫用手扇风,短短一下午。在街上就发现有人中暑,然后路人就往病人脸上大量地涂抹万金油,总算见识了南洋的炙热风情。

  其实晚上才是最舒服的时刻!如果你现在下船,肯定看到美丽的新加坡夜景,不过留在船上享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感觉也不错。

  刘鸿生的话让陈果夫有些懊恼,这家伙上午故意没告诉自己,回到船上,才感觉凉快,见刘鸿生穿着短裤,捧着一杯新鲜的椰子汁,才猛然发现不知不觉中,船上的宾客的裤子一下子变短了,女人的衣服也一下子变薄了,甚至有些透明。

  “胡氏的永安堂是南洋发展最快的药业公司,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华药业,不过千万不要以为他只是做万金油的!”

  刘鸿生美滋滋地喝了一口椰子汁,里面加了冰块,感觉透心凉,忍不住又说起南华的轶闻。

  “呵呵!南洋就这点不好,特别热,全球纬度最低的地区,比起上海广州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所以你要尽快适应这里嘛。”刘鸿生点了陈果夫一句,现在南华混出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陈果夫点点头,明白刘鸿生的话,有一次还故作轻松地打听起周天成的事。

  “那位周先生是位忙人,有他在的地方,事情总小不了。不过他应该没时间打理浙江银行,我也一样,所以就靠你们翁婿了。”

  刘鸿生拍了拍陈果夫肩膀,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对周天成和刘鸿生等人来说,这笔投资并不大,他们在南华的人脉关系足以保证朱五楼不敢蒙他们,不然——

  人生轨迹拐了两拐,差点要到蒋伟记手下当特务的陈果夫终究还是要当一名商人,如果他知道在平行空间有个类似的人显赫半生,最后因为清廉落得连病都看不起,真不知心中有何感慨。

  太平轮抵达新唐山的时候,非常巧,下了场大雨,把炙热的大地浇了个通透。

  “这里就是南华?”陈果夫看着静默在雨中的唐山港。规模在他熟悉的上海港还要大,大雨一点也没浇熄忙碌的码头,码头机器飞来飞去,巨大的吊臂络绎不绝地在海陆之间作业,穿着蓝色制服的码头工人像勤奋的小蜜蜂忙个不停。

  “没错。这里就是南华了,看见前面的那座海角了没有?那是正在施工的灯塔,以后将成为新唐山的标志建筑。”

  刘鸿生指着入海口的一处峭壁道,一脸自豪。

  陈果夫一看,半空中竖起一截建筑,高高的地基立了起来。上面是十多层的建筑,虽然还没建好,但无疑向人们显示南华的财力。

  “旁边的那是煤港吧?哟,还通了铁路呢!”

  陈果夫指着港口另外的一侧码头惊叹道,刚才他看见一列火车呼啸地冲进码头,码头旁边停泊着两艘黑漆漆的货轮,船上装满煤炭,那些从别处运来的煤炭堆在港区像座漆黑的小山。

  陈果夫远远就看到,心中暗暗比较一下远处的煤船,基本和脚下的太平轮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就那两条船就载着5六万吨煤。

  显然,这些煤炭是通过铁路运完工业区的,那么多么庞大的工业区才能消耗这些煤呢?

  看着那些煤炭在船上被工人冒雨卸下来。堆在港区越来越高,陈果夫忍不住要问旁边的刘鸿生。

  “你还真问对人了。”刘鸿生微微一笑,告诉陈果夫,煤炭是从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岛运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