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衍变的武学
推至一千六百斤,可紧跟着道家发威了,增力一千七!一千八!一千九……直到二千斤,才慢慢正常。

  这《天下剑谱》有十多卷锦帛,秦朝一卷卷往下看。

  忽然——

  “五虎断门刀!”五个字眼印入眼中。

  “秦公望,创五虎断门刀,增力千斤!”秦朝眨了眨眼,这功法和董仲舒的唯我独尊功,都要差了二百斤,而且还是到了唐朝中期,怎么也能列入《天下剑谱》?

  秦朝认真看着,

  却没发现身后两个老者看向他眼睛不时发光。

  “不错,这孩子挺不错的!”秦书经手里拿着本纸装书,询问老族长,“对了,你先前说他叫什么名字?”“秦朝,我们希望这孩子为我秦家开创一个新朝代,故取名‘朝’。”老族长说着一笑道,“如何,书经,我给你找的传班人,可满意了?”

  “好苗子!”

  秦书经眯着眼笑,这里的书册虽然经过秦家整理,文字不是那么生涩,可也不是小孩子能读得懂的,识字不一定就能读古文,可看秦朝模样,似乎看懂了。

  “不过这孩子老摇头干什么?”秦书经疑惑。

  先前秦朝看完一卷后总是摇了摇头,似乎不屑模样,对这些秦家经过无数年整理的知识不屑?

  时间过去。

  “创枯荣功,增力二千一百斤!”

  看完这最后一条,秦朝缓缓合上锦帛,吸着气。

  这书中记载着一项项绝学,从三皇五帝之前,一直到现在北宋时期,每朝每代都有名字,有创造者,也有评价,这些功法,虽然大都是秦朝没听说过的,可也有一些是秦朝曾听说过的,当然也有像《坐忘经》等一些没有记录下来。

  冲击!

  极大的冲击!

  秦朝从来没有想到过,居然会是这样。

  管子,庄子,陶渊明、陆善经……一个个在前世以大学问,以思想,文名,经学传世的文化人,李商隐,杜牧,韩愈,张若虚……那一个个在国人心中是手无缚鸡之力,吟吟诗的秀才,居然真的像江湖史传中所说那样,都是天下一等一的武学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时代,百家争鸣崛起的道、儒、法、墨……百家学说从此奠定了整个中国古代思想界的大致格局,数千年未曾大变,就算到了我前世那时都没消逝,可这百家争鸣,还有佛教东传,道教兴起……”

  “这一次次的文化思想冲击!”

  “甚至一次次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居然同样是武道的大跳跃!”

  “前头军师诸葛亮,后头军师刘伯温。”

  “世人眼中挥着羽扇,谈笑间指挥千军万马的白面书生都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纯书生,孟子的浩然正气竟然真是门绝学,江湖史传记载果然都是正确的,那些野史小说,有些也碰对了,嗯?不对!”蓦的秦朝看向老族长,眼光咄咄逼人。

  “既然学问大家同时也是武学家,可为何?”

  “为何至圣先师孔子没绝学?”

  “李白有青莲剑,可杜甫为何没有?柳宗元为何没有?”秦朝看着老族长。

  “问得好!”老族长眯着眼睛,�